
抗震设计;地震设计
Seismic design is of high importance for China.
在中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These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ismic design of Xiamen area.
以上结论可为厦门地区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It is a new concept method of seismic design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method.
相对于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来说,它是一个全新概念的抗震设计方法。
The two stageseismic check is done through the current code of seismic design.
结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网壳结构进行了“二阶段”抗震验算。
The structural active control is a new way for the seismic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结构主动控制技术是解决高层建筑抗震问题的新途径。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抗震设计;地震设计
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中针对地震灾害的结构安全设计方法,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计算与工程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标准。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发布的《建筑物抗震设计最低要求》(ASCE/SEI 7-22),抗震设计需综合考虑场地类别、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动力特性,通过基底剪力法或动力时程分析确定结构荷载[来源:ascelibrary.org]。
该设计体系包含三大技术原则:第一,能量耗散机制,通过设置消能构件将地震动能转化为热能;第二,延性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曲率延性系数达到3-5倍以确保塑性变形能力;第三,冗余性设计,采用多道抗震防线体系,如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框架-剪力墙双重抗侧力系统[来源:mohurd.gov.cn]。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 3010:2017中特别强调,抗震设计需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图谱,采用概率法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参数。现代抗震技术已发展出隔震支座(如铅芯橡胶支座)和主动控制装置,日本建筑学会(AIJ)的实测数据显示,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使上部结构加速度响应降低60%-80%[来源:aij.or.jp]。
“Seismic design”是工程领域的重要术语,主要涉及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设计。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Seismic design”中文译为抗震设计,指通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使建筑物或桥梁等工程在地震中减少损坏、保障人员安全的设计方法。其核心目标是平衡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抵抗地震引起的动态荷载。
技术内涵
应用领域
常见于桥梁工程、高层建筑及核电站等关键设施。例如,“桥梁抗震设计”(Bridge seismic design)需考虑地基稳定性与结构动力响应。
相关术语扩展
设计规范与标准
各国均有抗震设计规范,如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美国的ASCE 7,内容涵盖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
总结来看,seismic design是一个综合地震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工程的跨学科领域,旨在通过科学设计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道客巴巴及桥梁工程文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