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模式
Enabled Protected Mode check box.
“启用保护模式”复选框。
DRV drivers to protected mode as well.
DRV 驱动转到了保护模式。
Unexpected interrupt in protected mode.
保护模式中出现意外中断。
Yes. DJGPP outputs 32bit protected mode code.
是的,DJGPP输出32位的保护模式代码。
Real mode may have been switched to Protected mode.
真正的模式可能已经切换到保护模式。
Protected Mode(保护模式)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种关键的安全运行机制,主要用于限制程序或进程对系统资源的直接访问权限,以防止恶意代码或操作失误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泄露。该概念最早由Intel在80286处理器中引入,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操作系统的安全架构设计。
其核心机制包含以下三方面:
内存隔离与权限控制:通过分段和分页技术,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并设置访问权限(如只读、可执行),避免越权读写。例如,Windows系统利用保护模式实现用户程序与内核空间的隔离(参考来源: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硬件级安全防护:CPU在保护模式下会强制检查指令权限,禁止用户态程序直接执行特权指令(如修改页表)。当检测到非法操作时,会触发异常并由操作系统处理(参考来源:Microsoft Windows Internals, 7th Edition)。
应用场景扩展:现代浏览器(如已停用的Internet Explorer)曾采用"Protected Mode"沙箱技术,限制脚本对本地文件的访问(参考来源:Microsoft Docs - IE Protected Mode)。类似机制也存在于Linux的SELinux和macOS的Gatekeeper中。
该模式通过软硬件协同工作,成为系统稳定性和安全防御的基础架构。例如,从实模式切换到保护模式是现代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以确保内核代码的安全加载。
"Protected Mode"(保护模式)是计算机领域中的术语,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保护模式是x86架构CPU的一种工作模式,与早期的实模式(Real Mode)相对。它通过硬件机制实现内存管理和访问控制,是现代操作系统的运行基础。
核心功能:
与实模式的区别:
段地址×16 + 偏移地址
),无内存保护,适合单任务环境。应用场景:现代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启动时从实模式切换到保护模式,以支持多任务和内存安全。
在软件领域(如Redis),protected-mode是一种安全配置:
建议根据具体场景区分其含义。如需深入了解x86保护模式,可参考操作系统或汇编语言教材;若涉及软件配置,需查阅对应文档(如Redis官方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