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prəʊlɒɡ/ 美:/'ˈproʊlɔːɡ/
序言
复数:prologues
GRE,SAT
n. 开场白;序言
vt. 加上…前言;为…作序
The prologue is written by the famous scriptwriter.
这个开场白是由著名的编剧写的。
This is just a wonderful prologue to the stage play.
这只是舞台剧精彩的序幕。
This prologue was loved by young people.
这场初步计时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The prologue to the play introduced the setting.
该剧的序幕介绍了背景
The prologue to the novel i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newspaper account.
该小说的前言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写的。
The historical prologue, thirdly, explains why Israel accepts her place in the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hip.
第三点,这个历史旁白解释了为什么犹太人接受了他们在领主与奴隶关系里的地位。
Prologue (chapters 1 to 3)
序言(第1-3章)
Prologue - Even dolls have feelings.
序章-就算人偶也有感情。
Shakespeare wrote: What's past is prologue.
莎士比亚说,凡事过去,皆为序章。
n.|opening remarks/introductory remarks;开场白;序言
"prologue"(中文译作"序言"或"开场白")是一个源自希腊语"prologos"的文学术语,由"pro-"(在前)和"logos"(言语)组成。在文学和戏剧创作中,它特指位于作品主体前的独立章节,主要承担三项核心功能:
背景铺垫
通过叙述前史或世界观设定,帮助读者理解后续情节发展。例如在莎士比亚戏剧《亨利五世》中,合唱团以prologue形式说明"用你们想象的翅膀弥补舞台的局限"("O for a Muse of fire...")。
主题引导
现代文学作品中,prologue常被用作隐喻载体。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使女的故事》开篇即通过学术会议片段,暗示叙事的历史重构性。
结构创新
剑桥大学文学研究显示,21世纪30%的获奖小说采用非线性的prologue结构,通过悬念场景激发读者探索欲望。该手法在犯罪小说中尤为常见。
在戏剧领域,prologue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最初由特定演员完成开场独白。现代影视改编作品中,该形式常转化为画外音或前情提要片段。牛津大学出版社《文学术语词典》指出,prologue与"epilogue"(后记)共同构成作品的时空框架,但前者更侧重预设而非总结。
prologue 是一个多场景应用的英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总结如下:
在托福等考试中,需注意其词根 logue(说话)的衍生词,如 dialogue(对话)、monologue(独白)。建议结合语境记忆,避免与 preface 混淆(后者更偏向书籍的前言)。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词表,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如、2、6)。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