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后期印象派的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艺术运动,其名称由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在1910年提出,用以描述印象派之后突破传统绘画技法的艺术家群体。该流派的核心特征在于强调主观情感表达与形式结构探索,反对印象派对自然光色的机械再现。
艺术家们通过几何构图(如保罗·塞尚对静物与山体的块面处理)、象征性色彩(如文森特·梵高《星月夜》中的漩涡状笔触)和简化造型(如亨利·卢梭的稚拙风格),重新定义了绘画的本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出,这些创新直接启发了立体主义、野兽派等现代艺术流派的诞生。
主要代表艺术家包括:
根据泰特美术馆的文献记载,后印象主义打破了欧洲艺术对透视法则的依赖,其强调主观视角的创作理念,为20世纪抽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该运动在艺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其影响持续渗透于当代艺术实践中。
Post-Impressionist 是英语中的艺术术语,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背景:
定义与词性
发音
英音为 [ˌpəʊstɪmˈpreʃənɪst],美音为 [ˌpoʊstɪmˈpreʃənɪst]()。
艺术运动背景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艺术流派,由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Roger Fry)提出。它既延续了印象派对光色的探索,又摒弃了印象派对自然光色的被动模仿,转而强调主观表达、几何结构和情感象征()。
艺术特点与影响
代表人物
后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包括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和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他们的作品为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画家的作品或艺术史细节,可参考相关艺术史文献或权威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