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奥萨马·本·拉登(简称为本·拉登或本·拉丹,************前首领)
Obama will undoubtedly get a boost from the killing of Osama bin Laden.
奥萨马·本·拉丹之死,无疑为奥巴马加分不少。
After a firefight, they killed Osama bin Laden and took custody of his body.
经过交火后,他们击毙了乌萨马·本·拉丹并缴获了他的尸体。
Osama bin Laden at age 16 in 1973, one year before he married his cousin Najwa.
1973年,16岁的乌萨马·本·拉丹,次年他娶表妹纳瓦为妻。
Two men watch a TV broadcast about Osama bin Laden in Riyadh, Saudi Arabia on Monday, May 2, 2011.
两名男子看,2011年广播电视关于乌萨马本拉丹在利雅得,沙特5月2。
THE moment that Barack Obama knew for sure that Osama bin Laden was dead, he made two telephone calls.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确信知道奥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已死的时刻,他打了两个电话。
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阿拉伯语:أسامة بن لادن)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核心人物。其全名为奥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2011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被美军击毙。
本·拉登出身于沙特显赫的“本·拉登家族”,其父穆罕默德·本·拉登是沙特著名建筑集团创始人,与沙特王室关系密切。他早年接受工程学教育,但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投身“圣战”,成为反苏武装势力的资助者与组织者。这一时期的活动为其后来建立恐怖网络奠定了基础。
1988年,本·拉登创立极端组织“基地组织”(Al-Qaeda),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宣称对抗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和军事干预。2001年,他策划实施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倒塌及近3000人死亡。这一事件直接引发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及全球反恐行动。
201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长期追踪,在巴基斯坦境内锁定其藏身地。美军海豹六队发起突袭行动,成功击毙本·拉登。美国当局随后对其遗体进行海葬,以避免墓地成为极端分子朝圣地。其死亡标志着国际反恐的重要节点,但基地组织仍通过分支机构持续活动,显示其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力。
本·拉登的极端主义思想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1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相关研究可参考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关于全球恐怖主义的报告。
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是阿拉伯语名称的音译,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名字结构与含义
2. 身份与历史影响
3. 相关词汇与误译
该名称特指特定历史人物,需结合恐怖主义历史背景理解,而非普通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