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建] 方尖碑(obelisk复数)
One passes under pyramids and obelisks, all on a heroic scale.
一个人经过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和方尖石塔。
The obelisks was erected first in Heliopolis, Egypt, in 1600 b.
公元前1600年方尖碑首先竖立在埃及赫利奥·波利斯。
The beams of my headlights lit up hedges, hills, obelisks, but the girl, Diana, was nowhere to be seen.
汽车前灯的光束照亮了树篱、小山、方尖石,但是那个女孩Diana,哪儿也看不到。
Two raise planters with obelisks surrounded by barrel cacti are a wonderful juxtaposition in the lush garden.
在郁郁葱葱的花园中,两个堆高式的花槽,中间的方尖碑有桶型仙人掌围绕四周,形成奇妙的毗邻景致。
That's partly to do with the fact that the weather is improving and Ann's done us proud weaving us in and out of the obelisks of ice.
部分原因在于天气变得好了点,还有就是安引领我们穿梭于冰壑之间,我们为她感到骄傲。
"Obelisks"(方尖碑)是源自古代埃及的独立式石制纪念碑,其形态为四面柱体,顶部呈金字塔形尖顶。这些建筑物通常由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表面刻有象形文字和宗教符号,最初用于太阳神崇拜仪式。目前全球现存最古老的方尖碑可追溯至公元前1971年的埃及第十二王朝,竖立于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前。
在工程学领域,方尖碑展现了古埃及人卓越的石材加工技术。根据史密森尼学会研究,建造高度超过30米的红色花岗岩方尖碑需要数千名工匠耗时7-8个月完成开采、运输和竖立工作。现代考古发现表明,古埃及人使用由石英砂制成的研磨工具进行石材抛光,这种工艺能使花岗岩表面达到镜面效果。
方尖碑的传播历史见证了文明交流,罗马帝国时期至少有13座埃及方尖碑被迁移至罗马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的方尖碑,这座公元前30年的纪念碑在公元1586年由建筑师多梅尼科·丰塔纳团队成功重新竖立,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工程学的里程碑。现代最著名的方尖碑是华盛顿纪念碑,其高度达169米,采用空心石造结构,体现了19世纪工程技术的革新。
参考资料: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的释义,"obelisks"是"obelisk"的复数形式,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个维度解析:
基本定义 指具有矩形截面、向上逐渐变细成金字塔形顶部的石质纪念碑,中文通译「方尖碑」或「方尖塔」。这类建筑常见于古埃及文明,例如卢克索方尖碑(如提到UNESCO世界遗产中的方尖碑)。
词源解析 源自希腊语"obelos"(意为针、扦子)和拉丁语"obeliscus",指其尖锐的顶部造型。英语首次使用记录在16世纪中期,特指古埃及纪念碑。
发音特征 英式发音为[ˈɒbəlɪsk],美式发音为[ˈɑːbəlɪsk],复数形式发音需注意末尾/s/音。
引申含义
实际应用 在例句中多用于历史或建筑语境,如:
"The Middle Kingdom added obelisks and pylons" "为纪念烈士建造方尖碑"
该词在不同语境下可对应「纪念建筑」「文献符号」双重属性,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更多专业用法可参考《牛津英语词典》或建筑史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