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不抵抗主义,不抵抗
A Japanese art of self-defense that employs holds and locks and that USES the principles of nonresistance in order to debilitate the strength of the opponent.
合气道作为日本的一种自卫拳术,运用搂抱和不抵抗的原则来削弱对方的力量。
nonresistance(非暴力抵抗)指在冲突或压迫情境中,主动放弃武力对抗的哲学与实践。该概念起源于宗教伦理,后被广泛运用于社会运动领域。其核心包含三重内涵:
伦理原则
源自基督教贵格会教义,主张通过道德力量而非暴力回应不公,如《马太福音》5:39中"不要与恶人作对"的训诫。这一思想在托尔斯泰著作《天国在你心中》得到系统阐述(俄罗斯文学经典数据库,2023)。
社会运动方法论
经甘地发展形成"真理力量"(Satyagraha)理论,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核心策略。美国民权运动中,马丁·路德·金博士依据该原则设计了静坐抗议和自由乘车者行动(斯坦福非暴力行动指南,2024)。
现代法律实践
在宪法学领域体现为公民不服从权,如美国最高法院在1963年Edwards v. South Carolina案中,确认非暴力示威受第一修正案保护(康奈尔法律信息研究所判例库)。
该术语与"消极抵抗"存在细微差异:前者强调主动的道德选择,后者可能隐含被动承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教育手册》指出,系统性非暴力抵抗可使社会变革成功率提高两倍(UNESCO官网统计数据)。
nonresistance 是一个名词,主要含义为“不抵抗”或“不抵抗主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英英释义
用法与背景
发音与拼写
该词强调以和平方式应对冲突,核心是拒绝暴力,常见于特定意识形态或历史事件中。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如、5、6)。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