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思考的;思想的;心理过程的
adj.|ideological/think;思考的;思想的;心理过程的
"noematic"(或"noematic")是现象学哲学中的核心术语,源自希腊语"noēma"(意为「被思考的对象」)。该词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年)中首次系统阐述,用于描述意识活动中客观的、结构化的内容。其含义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意识与对象的中介:胡塞尔指出,noematic是意识活动(noesis)所指向的客观意义,例如当人们观察一棵树时,意识的主观行为(如感知、想象)属于noetic层面,而树的「被感知性」及其意义构成则属于noematic层面。
意向性结构:在现象学框架中,noematic作为意向对象(intentional object)的构成要素,包含了对象在意识中显现的全部属性,如颜色、形状等感性特征,以及文化象征等抽象意义。这一概念强调对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意识活动被赋予意义。
现代认知科学的延伸:当代哲学家丹·扎哈维在《胡塞尔的现象学》(2003年)中进一步指出,noematic结构为认知科学提供了哲学基础,说明人类如何通过意识构建对世界的理解。
该术语的学术引用可见于《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现象学条目,以及《劳特里奇哲学词典》对意向性理论的解析。
noematic 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含义为“思考的”,源于哲学领域(尤其是现象学),用于描述与意识活动对象或思维内容相关的特性。
基本定义
在现象学(以哲学家胡塞尔为代表)中,noematic 指意识活动(如感知、判断)所指向的“对象”或“内容”,即意识体验中的客观层面。例如,当人们观察一朵花时,花的颜色、形状等属性属于noematic 层面的内容。
哲学背景
该词常与noetic(意识活动的主观层面,如思考行为本身)形成对比。例如:
应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语境,如哲学、心理学或文化研究。常见搭配包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