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微病理学
micropathology(微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疾病在微观层面(如细胞、分子或组织水平)的异常变化。该学科通过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超微结构分析,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尤其关注肉眼不可见的细微病变。其研究内容包括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肿瘤形成等微观过程,常用于癌症诊断、感染性疾病检测及遗传性疾病的机制解析。
在临床应用中,微病理学技术(如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是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核心依据。例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的形态变化,可辅助诊断糖尿病肾病;而分子病理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则能精准识别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
参考来源:
micropathology 是医学术语,指通过显微技术研究疾病机制的学科,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定义与构成
该词由前缀“micro-”(微小、显微)和“pathology”(病理学)组成,直译为“显微病理学”或“微生物病理学”。前者强调借助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后者侧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发的疾病研究。
研究内容
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医学实验室、病理科及科研领域,帮助确定疾病成因、发展阶段及治疗方案。
发音与拼写
英式音标为 [maɪkrɒpə'θɒlədʒɪ],美式音标为 [maɪkrɒpə'θɒlədʒɪ],拼写需注意“micro-”与“pathology”连写时的双字母“p”合并为单字母。
如需更详细的专业语境用法,可参考医学词典或病理学教材进一步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