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aɪkrəʊ'miːtɪəraɪt/ 美:/'ˌmaɪkroʊˈmiːtiːəˌraɪt/
n. 微小陨石
micrometeorite(微陨石)指直径通常小于1毫米的宇宙尘埃颗粒,主要由彗星或小行星的碎片构成。它们以极高速度(约12-72 km/s)进入地球大气层,因尺寸微小且热容量低,在穿越大气层时不会完全烧毁,最终以固态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其成分多为硅酸盐或金属(如富铁镍的橄榄石、辉石),形态呈球状或不规则熔壳状,是研究太阳系原始物质的重要样本。
尺寸与来源
微陨石直径普遍在0.05-1毫米之间,主要源自小行星带碰撞或彗星挥发残留物。它们比可见的流星体更微小,但数量级远超陨石,每年约有4万吨微陨石降落地表(NASA数据)。
成分与鉴别
典型微陨石含磁铁矿、橄榄石及玻璃质球粒,可通过磁吸法从极地冰雪或深海沉积物中富集。其化学同位素比值(如氧-17异常)可追溯至太阳星云早期凝结过程(《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研究)。
研究价值
分析微陨石有助于重建太阳系46亿年的演化历史,例如通过碳质微陨石中的有机分子(氨基酸)探究地球生命起源假说(ESA彗星探测任务支持)。
权威参考来源:
micrometeorite(微陨石)指直径通常小于1毫米的微小陨石颗粒,是宇宙尘埃或微流星体(micrometeoroid)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完全烧蚀而残留落至地面的物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特征
词源与发音
科学意义
研究方法
示例:
“The discovery of micrometeorites in Antarctic ice provided clues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ancient asteroids.”(南极冰层中的微陨石为研究古老小行星成分提供了线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