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小裂殖子
micromerozoite是疟原虫(Plasmodium)生命周期中裂殖生殖阶段产生的子代形态之一。该术语由“micro-”(微小)、“mero”(部分)和“zoite”(生物体)三部分构成,特指体积较小的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发育过程中,疟原虫母体(裂殖体)通过多次分裂生成大量micromerozoite,这些子代个体随后释放到血液中,感染新的红细胞并继续繁殖。
根据寄生虫学领域研究,micromerozoite与macromerozoite(大裂殖子)在疟疾传播中具有不同功能。前者主要通过快速感染宿主细胞扩大种群规模,而后者可能参与有性生殖阶段的准备。这种分化现象在《自然》期刊发表的疟原虫发育机制研究中被详细描述。
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报告指出,理解micromerozoite的入侵机制对疫苗研发至关重要。其表面蛋白如AMA-1和RON2已被证实是红细胞膜穿透的关键因子,相关研究成果被收录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临床试验数据库。
“Micromerozoite”是一个由词根组合而成的生物学专业术语,其含义可通过拆分理解:
词源解析
整体含义
该词字面意义为“微小的裂殖子”,可能指代以下两种生物学情境:
应用背景
该术语常见于寄生虫学领域,尤其是疟原虫生命周期研究中。例如,在红细胞内发育阶段,疟原虫可能经历不同形态的裂殖体分化过程。
由于该词属于高度专业化词汇,建议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理解。如需更详细定义,可参考《寄生虫学词典》或PubMed等学术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