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oop是什么意思,microloop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微型接种环
专业解析
Microloop(微环路)是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S)的网络中,在拓扑变化后路由收敛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种短暂的数据转发环路现象。其特点在于环路规模极小,通常仅涉及两个相邻的路由器节点,且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毫秒级)。
详细解释与机制:
-
成因:
-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如链路故障)时,受直接影响的路由器会最先检测到变化并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
- 该路由器随后会生成新的链路状态通告(LSA/LSP)并向邻居洪泛(Flood),通知它们拓扑已变。
- 由于网络传播延迟、路由器处理时延以及洪泛过程的异步性,网络中不同路由器感知到拓扑变化并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树(SPT)的时间点存在差异。
- 关键点: 在某个短暂的时间窗口内,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 路由器A已经根据新拓扑计算出了路径,认为到达目的地D的最优下一跳是路由器B。
- 然而,路由器B尚未完成收敛过程,它可能仍在使用旧的拓扑信息,认为到达D的最优下一跳是路由器A(尤其是在故障链路恢复的场景中更易发生)。
- 此时,如果目的地D的数据包到达A,A将其转发给B;B收到后,根据其未收敛的路由表,又将该包转发回A。这就形成了一个在A和B之间循环的微型转发环路。
-
特点:
- 规模小: 仅涉及两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这是与更传统的“路由环路”(可能跨越多个路由器)的主要区别。
- 短暂性: 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持续到所有相关路由器完成SPT计算并更新其转发信息库(FIB)为止。理想情况下,现代协议和硬件能在毫秒级完成收敛。
- 协议相关: 在OSPF、IS-IS等需要重新计算SPT的链路状态协议中更容易观察到。距离矢量协议(如RIP)使用不同的机制(如毒性逆转、水平分割)来防止环路,但可能有其他类型的环路问题。
- 影响: 虽然短暂,但microloop会导致:
- 数据包在环路中被重复转发,消耗带宽和处理资源。
- 增加特定数据流的端到端延迟(Latency)。
- 可能导致数据包超过生存时间(TTL)而被丢弃。
- 在极快收敛的网络中,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在大型网络或收敛较慢的场景下,影响可能更显著。
-
缓解机制:
- 路由协议优化: 现代路由协议实现包含各种机制来加速收敛和减少环路可能性,如增量SPF计算(iSPF)、PRC(Partial Route Calculation)、LSA/LSP的快速洪泛等。
- 转发平面机制:
- 转发环路保护(FLP) / 环路保护(Loop Guard): 检测接口上的持续环路并禁用该接口。
- 路由协议定时器调整: 精细调整SPF延迟、LSA重传间隔等参数(需谨慎,不当调整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 特定防微环技术:
- 有序FIB更新(Ordered FIB Update, OFIB): 控制路由器更新其FIB的顺序,确保在拓扑变化后,路由器在安装指向新下一跳的路由条目之前,先移除指向旧下一跳(可能已失效)的条目。这需要路由器之间的协调机制(如RSVP-TE扩展或BGP-LS)。
- 微环路避免算法: 一些研究提出了在SPF计算过程中主动避免可能形成微环路的路径选择的算法。
权威性参考来源:
- RFC 5715 - “OSPF Link-Local Signaling”: 虽然主要讨论OSPF的链路本地信令机制,但该RFC的背景部分提到了拓扑变化导致瞬时环路(包括微环路)是OSPF面临的一个问题,并指出需要机制来协调FIB更新以解决此问题。这直接确认了microloop的存在及其与路由收敛的关系。 (来源: IETF RFC 5715)
- RFC 6976 - “Framework for Loop-Free Convergence Using the Ordered FIB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Approach”: 这份RFC专门定义了有序FIB更新的框架,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拓扑变化后收敛过程中的瞬时环路问题,包括microloop。它详细描述了问题、需求以及OFIB的工作原理。 (来源: IETF RFC 6976)
- 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 - Andrew S. Tanenbaum & David J. Wetherall, “Computer Networks” (Fifth Edition or later), Chapter 5 - “The Network Layer”: 在讨论链路状态路由(如OSPF)的部分,通常会解释路由收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瞬时不一致性问题。虽然可能不会直接使用“microloop”这个特定术语,但会描述其本质现象——在收敛窗口期内相邻节点间形成的短暂环路。这些教材是理解网络层路由原理的权威基础。 (来源: Tanenbaum, A.S., & Wetherall, D.J. Computer Networks)
- 思科技术文档 - “OSPF Microloop Avoidance”: 思科在其官方文档中明确承认了OSPF网络中microloop的存在及其影响,并介绍了其设备上实现的microloop avoidance特性(基于RFC 6976的有序FIB原则)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这提供了厂商视角下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来源: Cisco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 OSPF Microloop Avoidance)
-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相关草案与讨论: IETF的RTGWG(Routing Area Working Group)历史上讨论过大量关于路由收敛、环路避免(包括microloop)的提案、草案和最佳实践文档。搜索IETF Datatracker可以找到相关历史文档(如早期讨论microloop问题的草案)。 (来源: IETF RTGWG Archives / Datatracker)
Microloop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网络中,由拓扑变化后路由器收敛时间不同步引起的、发生在两个相邻路由器之间的极短暂的数据转发环路。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它可能对网络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路由协议优化、转发平面保护机制以及特定的防环技术(如有序FIB更新),可以有效地缓解或避免microloop的发生。
网络扩展资料
“microloop”是一个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为微型接种环,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学或实验室场景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义与用途
根据海词词典的权威释义,microloop指一种小型的金属环状工具,通常由铂或镍合金制成,用于微生物实验中精确转移微量液体样本(如细菌培养物)。其设计类似于缩小版的接种环,适合在显微镜操作或微量实验中避免污染。
-
词源与发音
- 英语发音:英式音标为 /maɪk'rɒluːp/,美式音标为 /maɪk'rɒluːp/。
- 构词分析:由前缀“micro-”(微小)与“loop”(环)组合而成,直译为“微型环状物”。
-
应用领域
常见于微生物培养、医学检测或科研场景,例如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时,用microloop蘸取菌液进行精准操作。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关词汇扩展,可参考来源海词词典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