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微毛细管作用
微毛细作用(Microcapillarity)指在微米尺度通道或孔隙中发生的毛细现象,是毛细作用在微观尺度下的具体表现。当液体与极细的毛细管(直径通常在微米级)接触时,由于液体分子与管壁间的粘附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液体无需外力即可在管中上升或移动。这一现象的核心机制包括:
表面张力主导
液体表面分子因受力不平衡产生收缩趋势,形成表面张力。在微毛细管中,弯曲的液面(弯月面)两侧压力差(毛细压力)驱动液体流动,遵循杨-拉普拉斯方程:
$$ Delta P = gamma left( frac{1}{R_1} + frac{1}{R_2} right) $$
其中 $Delta P$ 为压力差,$gamma$ 为表面张力系数,$R_1$ 和 $R_2$ 为液面曲率半径。
尺度效应
毛细管越细,毛细上升高度越大(茹林公式:$h = frac{2gamma costheta}{rho g r}$),其中 $theta$ 为接触角,$r$ 为毛细管半径。微观尺度下,重力影响减弱,表面力主导流体行为。
利用微毛细作用驱动无泵液体传输,用于生物检测、药物筛选(如纸基微流控设备)。
来源:Whitesides, G. M. (2006). Nature.
解释水分在植物木质部微导管中的输运机制(如根茎水分上升)。
来源:Nobel, P. S. (2009). Physic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Plant Physiology.
设计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碳纳米管)实现选择性吸附或缓释给药。
来源:美国化学会期刊 Langmuir。
De Gennes, P. G., et al. (2004). Capillarity and Wetting Phenomena. Springer.
Squires, T. M., & Quake, S. R. (2005). Microfluidics: Fluid physics at the nanoliter scale.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77(3), 977.
Stone, H. A., et al. (2004). Engineering flows in small devices: Microfluidics toward a lab-on-a-chip.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36, 381-411.
"Microcapillarity" 是 "micro-"(微小)与 "capillarity"(毛细现象)结合而成的复合词,指在极细小的管道或孔隙中发生的毛细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与构成
科学定义
microcapillarity 特指在微米或纳米尺度下的毛细现象,例如:
应用领域
这一概念常见于:
补充说明
Microcapillarity 并非通用词典中的高频词,更多用于学术文献中。若需更权威定义,建议查阅专业物理学或工程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