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autoradiogram是什么意思,microautoradiogram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显微放射自显影照相
专业解析
Microautoradiogram(显微放射自显影图)是一种用于在显微镜水平上检测和定位生物样本中放射性同位素分布的成像技术结果。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释放的射线(如β粒子)使感光乳胶曝光,形成银颗粒沉淀,从而在显微尺度上精确显示放射性标记物质的位置和强度。
原理与过程
- 标记与曝光: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如³H、¹⁴C、³²P)标记的分子(如药物、代谢物、核酸)引入生物系统(细胞、组织切片)。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释放的射线作用于覆盖在样本上的感光乳胶层(如溴化银晶体),形成潜在的“潜影”。
- 显影与定影:通过化学显影将潜影转化为可见的金属银颗粒,再通过定影去除未曝光的银盐,最终在乳胶层上形成由银颗粒构成的图像。
- 显微观察: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银颗粒的分布和密度直接对应于样本中放射性标记物的位置和相对丰度。
核心应用领域
- 细胞生物学:追踪特定分子(如核苷酸、氨基酸、激素)在细胞内的合成、转运与代谢途径,精确定位至亚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
- 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药物、毒素或其代谢产物在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内的吸收、分布、蓄积与清除过程。
- 分子生物学:用于原位杂交等技术,定位特定基因或RNA分子的表达位点(尤其在早期DNA测序和基因定位研究中)。
- 神经科学:观察神经递质受体分布或特定物质在神经通路中的传递。
技术优势与局限
- 优势:提供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能直接在形态学背景下精确定量放射性标记物的分布,灵敏度高。
- 局限:操作繁琐耗时(曝光期可能长达数周至数月),涉及放射性物质需特殊防护,分辨率受乳胶颗粒大小和射线能量限制,定量分析需结合显微密度测定,现多被荧光标记、免疫组化等非放射性技术替代。
权威参考文献
- Rogers, A. W. (1979). Techniques of Autoradiography (3rd ed.). Elsevier North Holland. 该书是放射自显影技术的经典权威教材,详细阐述了显微放射自显影的原理、方法学细节和应用实例。
- Leblond, C. P., & Warren, K. B. (Eds.). (1965). The Use of Radioautography in Investigating Protein Synthesis. Academic Press. 此经典著作收录了利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蛋白质合成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的里程碑式工作。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 PubMed Central (PMC) 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使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始研究论文。例如,搜索关键词 "microautoradiography" + [specific application, e.g., "drug distribution", "in situ hybridization"] 可找到相关领域的最新(或历史性重要)研究。
网络扩展资料
"microautoradiogram" 是一个由法语引入英语的专业术语,主要用于生物学或医学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构成
由前缀 micro-(微小)+ autoradiogram(放射自显影图)组合而成。前缀 micro- 表示“百万分之一”或“微观尺度”(如、的释义),而 autoradiogram 指通过放射性物质标记样本后,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的图像。
核心定义
指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微小放射自显影图像,用于显示放射性同位素(如³H、¹⁴C)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例如在分子生物学中追踪DNA探针结合位点,或药理学中研究药物代谢路径。
应用场景
常见于实验室研究,如:
- 基因测序时定位标记核苷酸
- 病理切片中检测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
- 环境科学中分析污染物扩散路径
补充说明
- 法语拼写为 microautoradiogramme,中文直译“微射线自动照片”。
- 英文发音为 /ˌmaɪkroʊˌɔːtəˈreɪdioʊɡræm/,重音在第四音节。
该词属于高度专业化术语,建议在学术文献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实验背景。如需更详细的领域案例,可参考放射自显影技术相关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