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变性梅毒
metasyphilis(后发性梅毒)指梅毒感染后出现的晚期后遗症或组织损伤,通常发生在感染后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类病变并非由活跃的梅毒螺旋体直接引起,而是机体对早期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或组织修复过程导致的慢性、退行性改变。其核心特征是原发感染可能已治愈或进入潜伏期,但遗留的病理变化持续进展。
病理机制
晚期梅毒(特别是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治疗后,虽病原体被清除,但已造成的组织损伤(如血管壁纤维化、神经细胞变性)可能持续恶化。例如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仍可能出现脊髓痨(运动共济失调)或麻痹性痴呆的进行性症状 。
临床表现
来源: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梅毒治疗指南
诊断与治疗挑战
血清学检测(如RPR、TPPA)可能已转阴,但组织损伤不可逆。诊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如MRI显示脊髓后柱变性)及脑脊液分析。治疗以对症管理为主,如镇痛、抗惊厥药物 。
注:现代医学中,"metasyphilis"术语已较少使用,更多被具体后遗症名称(如神经梅毒后遗症)替代。当前梅毒筛查与早期治疗可有效预防此类病变。
"metasyphilis"是一个医学术语,主要与梅毒的不同阶段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定义 该词指梅毒感染进入终末期或后遗症阶段,通常描述晚期梅毒病变或先天梅毒引发的病理状态。
阶段特征
使用注意事项 该术语在医学文献中使用频率较低,若需精确表达,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或参考专业文献。部分词典标注其与"metasyphilitic"(形容词形式)相关,后者可描述先天或终期梅毒的病理特征。
建议在正式医学场景中,优先使用"tertiary syphilis"(三期梅毒)或"congenital syphilis"(先天梅毒)等更通用的表述。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默克诊疗手册》或皮肤病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