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胸骨体;中胸腹板
Mesosternum是解剖学术语,指生物体胸骨的中段结构,在不同类群中具有形态和功能的差异性。在昆虫学中,该词描述昆虫胸部的中胸腹板结构;在脊椎动物(如人类)解剖学中,则特指胸骨体与胸骨柄之间的过渡区域。
昆虫学定义
节肢动物的mesosternum构成中胸节腹面的骨化板,作为肌肉附着点支撑运动功能。该结构在鞘翅目(甲虫)和膜翅目(蜜蜂、蚂蚁)中尤为发达,与前胸板(prosternum)和后胸板(metasternum)共同组成胸腹板复合体。根据《昆虫形态学原理》(Smith, 2021),这种结构差异可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脊椎动物解剖学定义
人类胸骨的mesosternum对应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胸骨体(corpus sterni),成年后通过软骨连接胸骨柄(manubrium)与剑突(xiphoid process)。临床医学中,该区域是胸骨穿刺术的常规操作位点,《格氏解剖学》(第42版)明确标注其位于第二至第四肋软骨连接高度。
演化生物学视角
比较解剖学研究显示,mesosternum在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演化过程中出现骨化增强特征,这与陆地运动所需的胸腔保护功能强化直接相关。剑桥大学动物学系2023年的化石分析表明,早期四足动物的mesosternum仍保留软骨特征。
参考资料
mesosternum是一个解剖学术语,具体含义根据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昆虫学领域
指昆虫中胸节腹面的骨板结构,属于外骨骼的一部分。该词由前缀"meso-"(意为中间)和"sternum"(腹板)组成,对应中文译名为中胸腹板。
人体解剖学领域
指胸骨的中段部分,即胸骨体(corpus sterni)。人类胸骨分为三部分:上部的胸骨柄(manubrium)、中部的胸骨体和下部的剑突(xiphoid process),其中mesosternum特指中间的长条形骨块。
词源与发音
该术语属于专业医学/生物学词汇,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领域。在昆虫解剖中强调外骨骼结构,在人体解剖中则指胸骨的主体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