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中高位芽植物
Mesophanerophyte是植物生态学中的专业术语,指高度在8米至30米之间的中型高位芽植物。该词由希腊词根“meso-”(中等)和“phanerophyte”(高位芽植物)构成,属于丹麦植物学家Christen Raunkiær提出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范畴。
这类植物的芽在不利季节(如冬季或旱季)位于离地面至少25厘米的位置,典型代表包括温带落叶乔木(如栎属Quercus、枫香树Liquidambar)和部分亚热带常绿树种。其形态特征表现为:树干分枝高度适中,树冠层发育完整,叶片通常具有适应季节变化的生理机制。
根据《国际植被分类标准》(IVC),mesophanerophyte的划分依据主要包含三项指标:①成熟期植株高度范围;②多年生木质化茎干结构;③芽保护机制的有效性。该分类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植被带谱研究,相关标准可在国际植被科学协会(IAVS)官网查询(https://www.iavs.org)。
“Mesophanerophyte”是一个植物学术语,源自丹麦植物学家Christen Raunkiaer提出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该词由希腊语词根组合而成:
在Raunkiaer的分类中,phanerophyte指芽位于离地面25厘米以上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而mesophanerophyte特指其中高度在8-30米之间的中等乔木。这类植物常见于温带或亚热带森林,芽在冬季或干旱季节通过树皮等结构保护,适应季节变化。
例如,许多栎树、山毛榉等落叶乔木属于这一类别。该术语主要用于生态学研究,描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如需更详细的分类标准或具体物种示例,建议查阅植物学专业文献或权威生态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