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黄长岩
melilitite是一种富钙的碱性超基性火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长石(melilite),属于黄长石类岩石的典型代表。其名称源自希腊语"meli"(蜜)和"lithos"(石头),指代岩石中黄长石呈现的蜂蜜色光泽。该岩石形成于深部地幔部分熔融环境,常与碳酸岩岩浆活动相关,多出现在大陆裂谷带或板块内部热点区域。
岩石学特征显示,melilitite主要由50-75%的黄长石组成,伴生矿物包括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钙钛矿,副矿物常见磷灰石和磁铁矿。根据国际地科联(IUGS)分类标准,当黄长石含量超过10%且硅含量(SiO₂)低于45%时即可定义为melilitite。这种岩石具有典型的细粒至隐晶质结构,常以熔岩流或浅成岩体形式产出。
全球典型产地包括德国艾菲尔火山群、坦桑尼亚奥尔杜因伦盖火山区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火山研究中心指出,melilitite岩浆具有异常高的CO₂含量,其喷发常伴随强烈的岩浆脱气现象,这对理解深部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发现,某些melilitite岩体记录了距今2.5亿年前的地幔演化信息,为板块重构提供了关键证据。
参考来源:
4.《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2023年刊载的岩石成因研究论文
melilitite是一种火成岩,属于超基性火山岩类,其名称来源于主要矿物成分melilite(钙黄长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melilitite是由大量melilite(钙黄长石)和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火山岩,通常含有橄榄石、黑云母等成分。其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约35-45%),属于碱性岩系列。
地质特征 • 形成环境:常见于大陆裂谷或地幔柱活动区域 • 结构:多呈细粒至隐晶质结构 • 伴生矿物:常与碳酸盐岩、金伯利岩共生
词源与发音 词根"melilite"源自希腊语"meli"(蜂蜜)+ "lithos"(石头),因其矿物常呈蜜黄色。发音为英式[me'lɪlɪtaɪt],美式[me'lɪlɪtaɪt]。
研究价值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melilitite的微量元素组成对揭示地幔源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常被用作地幔交代作用的指示岩石。
注:该术语主要应用于专业地质文献中,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如需更详细的矿物学数据,建议查阅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的岩石分类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