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luhan是什么意思,mcluhan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麦克卢汉
n. (McLuhan)人名;(英)麦克卢汉
例句
Marshall McLuhan and Walter Ong thought print helped further reorient language from sound to vision, paving the way for our screen-fixated present.
马歇尔·麦克卢汉和沃尔特·翁认为,印刷术帮助语言进一步从声音转向视觉,为我们痴迷于屏幕的当下铺平了道路。
We are all crew. - Marshall McLuhan.
我们全体都是乘务员。
Marshall McLuhan was not quite right.
马歇尔•麦克卢汉(5)并非完全正确。
McLuhan believed that we do so at our own peril.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这样做,是在自酿恶果。
To some extent, this is just as McLuhan predicted.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
专业解析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是加拿大著名哲学家、传播学家及媒介理论家,被誉为“媒介理论之父”。他的核心思想围绕媒介本身而非其传递的内容对社会、文化和人类感知产生的根本性影响。以下是其关键理论及含义的详细解释:
一、 核心理论: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二、 媒介分类:冷媒介与热媒介(Cool and Hot Media)
- 分类标准: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要求受众参与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类。
- 热媒介(Hot Media): 提供高清晰度、信息高度饱和的感官体验,要求受众参与程度低。它延伸一种感官并使之充满数据。例如:收音机(高保真听觉)、电影(高清晰度视觉)、印刷品(视觉信息密集)。
- 冷媒介(Cool Media): 提供低清晰度、信息较少的感官体验,要求受众参与程度高,需要受众主动填补信息空白。例如:电话(声音清晰度较低,需专注倾听和回应)、电视(传统模拟电视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需更多脑补)、漫画(线条简洁,需想象填充)。
- 含义: 这种分类旨在说明不同媒介如何调动受众的感官和认知参与,进而影响信息接收效果和文化形态。
- 来源参考: McLuhan, M.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McGraw-Hill. (同上)。此概念在传播学教材中被广泛讨论和引用,如斯坦福大学传播系相关课程材料提及其影响 https://comm.stanford.edu/。
三、 核心预言:地球村(Global Village)
- 核心观点: 麦克卢汉在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兴起的时代预言,电子技术将使信息传播瞬间跨越时空限制,将整个世界紧密连接起来,如同一个古老的“地球村”。
- 含义: 电子媒介消除了物理距离,使信息传播同步化、全球化。这带来了即时性、相互依存性,但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重新部落化”(因共同兴趣而非地理位置形成的社群)。这一概念精准预见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 来源参考: McLuhan, M. (1962). The Gutenberg Galaxy: 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首次系统阐述相关思想); McLuhan, M., & Fiore, Q. (1967).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 Bantam Books. (以更通俗方式阐释)。维基百科“Global Village (term)”条目概述了其起源与影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village(term)。
四、 媒介是人的延伸(Extensions of Man)
- 核心观点: 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技术(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轮子是脚的延伸,电子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都是人类身体和感官能力的外化和延伸。
- 含义: 这种延伸在增强人类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某种感官或功能的“截除”(amputation),因为过度依赖媒介会削弱该感官或功能的原生能力。媒介延伸深刻改变了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和人的自我认知。
- 来源参考: McLuhan, M.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McGraw-Hill. (书名即体现此核心思想)。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在“Marshall McLuhan”条目中分析了此观点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mcluhan/。
麦克卢汉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媒介技术的本质力量在于其重塑人类感知模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形态的能力。他强调媒介环境(而非孤立的信息内容)是理解社会变迁的关键。“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冷热媒介”等概念已成为传播学、文化研究和技术哲学领域的基石,持续启发着人们对数字化时代生存状态的思考。
网络扩展资料
McLuhan(麦克卢汉)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姓氏,现多用于指代其媒介理论及相关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
人物身份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是20世纪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多伦多学派核心学者,被誉为“媒介分析的根”。他提出了一系列颠覆性媒介理论,代表作包括《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等。
-
核心理论
- 媒介即讯息:媒介形式本身对社会的影响远超其传递的内容。
- 媒介是人的延伸:技术媒介(如车轮是脚的延伸、电话是听觉的延伸)通过改变感官比例重塑人类认知。
- 冷热媒介:根据受众参与度划分媒介类型,如电影是“热媒介”,电视是“冷媒介”。
- 地球村:电子媒介使全球紧密连接,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特征。
-
衍生术语
- McLuhanite:形容词,指麦克卢汉理论相关的思想或特征。
- McLuhanize:动词,表示用麦克卢汉理论改造事物。
-
影响与争议
其理论在传播学、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尤其对数字媒介研究具有启发性,但因表述晦涩和技术决定论倾向曾引发争议。
他的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 McLuhan)继承并发展了相关研究,合著有《媒介定律》等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