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料] 苯胺紫
The dye is marketed as aniline purple or mauveine.
其市场名为“苯胺紫”或“木槿紫”。
The synthesis of aniline was used to make mauveine (aniline purple) dye and the synthesis of quinine was used to make indigo dye.
苯胺的合成法被用于制造苯胺紫染料,而奎宁(或金鸡纳碱)的合成法则被用于制造靛蓝染料。
mauveine(又称苯胺紫或珀金紫)是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染料,属于苯胺类染料。它由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珀金(William Henry Perkin)于1856年意外发现,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并推动了纺织业的色彩革命。
从化学结构来看,mauveine主要由两种分子构成:C26H23N4⁺和C27H25N4⁺,其核心结构包含多个芳香环和氨基基团。这种化合物在固态时呈深绿色结晶状,溶解后呈现鲜艳的紫红色,其色牢度优于当时大多数天然染料。
该染料的工业化生产引发了三大历史影响:
现代化学史研究者通过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技术,在2017年成功复现了珀金的原始合成路径,证实其发明过程包含复杂的氧化偶联反应。英国科学博物馆至今保存着最早的mauveine染色丝绸样本,作为19世纪科技革命的重要物证。
Mauveine(或拼写为mauvein)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定义与化学性质
Mauveine 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苯胺类染料,化学名称为苯胺紫(Aniline Purple),属于碱性木槿紫染料。其颜色呈现为淡紫色至红紫色,在溶液中可作为 pH 指示剂,适用范围为 -0.1 至 2.9。
历史背景
它由英国化学家威廉·珀金(William Perkin)于 1856 年意外发现,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这一发现推动了纺织业的革命,并被称为“珀金紫”(Perkin's mauve)。
用途
拼写与关联词
Mauveine 的常见变体拼写为mauvein,而mauve 通常指其颜色(淡紫色),但两者在化学领域需明确区分。
若需进一步了解合成过程或历史细节,可参考化学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