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滨草(长在海边的防砂用禾本科植物)
Why is marram grass planted on sand dunes?
为什么要在沙丘上种滨草?
marram(学名:Ammophila arenaria)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中文通称“滨草”或“沙丘草”。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及西亚的沿海沙丘地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固沙功能。以下是其核心特征与价值的科学解释:
形态特征
marram草株高可达120厘米,叶片呈灰绿色,质地坚韧且内卷成管状,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其根系发达,水平根状茎可延伸超过10米,形成密集的地下网络,这是其固沙能力的结构基础(《英国植物志》,Kew Science)。
生态功能
作为先锋物种,marram草通过捕获风沙颗粒促进沙丘形成。实验数据显示,单株成年植株每年可固定0.5-1立方米的沙粒(《海岸生态学报》2023)。其分泌物还能改变沙土pH值,为后续植物群落演替创造条件。
经济应用
历史上北欧渔民利用marram草编织防水屋顶材料,其纤维抗盐碱特性在17世纪荷兰海堤工程中就有应用记载(《荷兰水利史》,莱顿大学出版社)。现代生态工程中仍将其作为海岸侵蚀控制的优选物种。
marram 是一个名词,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生长在海岸边的禾本科植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词性与发音
2. 核心定义
marram 指一种常用于防砂固沙的禾本科植物,通常生长在海岸沙丘地带。它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定沙土,防止风蚀和水土流失,是沙丘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
3. 生态作用与特点
4. 补充信息
虽然部分网页提到“近义词”问题,但实际在植物学中,marram grass 的常用学名为Ammophila arenaria,不同地区可能有类似功能的草种(如美洲的 Ammophila breviligulata),但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形态特征或分布范围,可参考植物学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