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昆] 螳螂目
Mantodea(螳螂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由全球约2400种螳螂组成。其名称源自希腊语“mantis”(意为“先知”),因其独特的捕食姿态常被赋予神秘色彩。以下是关于Mantodea的详细解释:
Mantodea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与蜚蠊目(Blattodea)和白蚁目(Isoptera)亲缘关系较近。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螳螂可能在演化早期从蜚蠊类祖先分化而来。
螳螂为伏击型捕食者,擅用拟态融入环境。其捕猎行为依赖极快的攻击速度(仅0.05秒),猎物包括昆虫、蜘蛛,甚至小型脊椎动物。研究显示,部分热带螳螂可捕食蜂鸟。
作为天敌昆虫,螳螂在控制农业害虫(如蚜虫、蛾类幼虫)方面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观测表明,单一螳螂个体每年可捕食超过2000只害虫。
雌性具有性食同类行为,约13-28%的交配案例中会捕食雄性。该行为被认为与营养补充以提高产卵量相关,但具体触发机制仍存在学术争议。
螳螂广泛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物种多样性在东南亚和非洲雨林达到峰值。中国已记录约150种,其中枯叶螳螂(Deroplatys spp.)和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因高度拟态闻名。
螳螂目(学名:Mantodea)是昆虫纲下的一个目,其成员通称螳螂,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若需更全面的分类或具体物种信息,可参考生物学专业文献或昆虫图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