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硬度
粗视硬度
宏观硬度(macrohardness)是材料科学中用于描述材料在宏观尺度下抵抗塑性变形或压痕能力的指标。其测试通常采用较大的载荷(一般高于1 kgf)和较宽的压头,例如布氏硬度(Brinell)、洛氏硬度(Rockwell)或维氏硬度(Vickers)测试法,压痕尺寸在毫米级别,适用于评估金属、陶瓷等工程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与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相比,宏观硬度更关注材料大范围均匀性,常用于工业质量控制、材料分类及热处理效果评估。例如,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通过宏观硬度测试验证齿轮表面硬化层的均匀性。
权威机构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在标准ASTM E10(布氏硬度)和ASTM E18(洛氏硬度)中明确了宏观硬度的测试规范,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 6506系列标准中也提供了全球通用的测试框架。
"Macrohardness"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结合了"macro"(宏观)和"hardness"(硬度)的双重含义,指材料在宏观尺度下抵抗塑性变形或划痕的能力。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源与定义
测试方法
常见测试方法包括:
与微观硬度的区别
| 特性| 宏观硬度 | 微观硬度 |
|-------------|-------------------|-------------------|
| 载荷范围| 1-3000kgf | 1gf-1kgf|
| 压痕尺寸| 毫米级| 微米级|
| 应用场景| 整体材料性能评估| 涂层/微小区域分析 |
实际应用领域
常用于评估金属、陶瓷等工程材料的耐磨性、强度及热处理效果,例如汽车齿轮表面硬度检测、建筑钢材质量分级等。
若需了解具体测试标准(如ASTM E10),可通过专业材料手册或学术数据库获取更详细参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