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马阔木碱
Macoubeine(马库宾碱)是一种稀有的甾体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某些南美洲毒蛙(如箭毒蛙属 Dendrobates)的皮肤分泌物中。其名称源于法语“Macoube”,指代法属圭亚那地区,暗示了该物质的生物地理来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化学分类
Macoubeine 属于箭毒蛙碱类似物(batrachotoxin analogs),具有甾体骨架与含氮杂环结构。其分子式为 ( ce{C19H33N2O+} ),属于阳离子型生物碱,水溶性较低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作用机制
作为钠通道激动剂,macoubeine 可不可逆地结合神经与肌肉细胞的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止通道失活,导致持续去极化和神经肌肉麻痹。其毒性强度约为箭毒蛙碱(batrachotoxin)的 1/10,但仍具致命性。
天然来源
主要从野生箭毒蛙(如 Dendrobates tinctorius)皮肤腺体分泌液中分离获得。蛙类通过摄食特定节肢动物(如甲虫)积累此类生物碱,用于防御天敌。
生态意义
在原生环境中,macoubeine 是蛙类化学防御系统的关键成分。其强烈的神经毒性可有效威慑捕食者,维持种群生存优势。
药理研究
因高亲和力结合钠通道的特性,macoubeine 被用于神经科学工具药,辅助研究离子通道功能与药物靶点设计。但因其提取难度大、稳定性差,尚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合成挑战
目前尚无高效全合成路线。实验室主要通过半合成(修饰天然箭毒蛙碱)或生物工程方法微量制备,制约了进一步研究。
化学与药理学
Daly, J. W., et al. (1994). Alkaloids from frog skin: The discovery of epibatidine and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novel non-opioid analgesics.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11(4), 309–326. DOI:10.1039/NP9941100309
(注:该综述详述箭毒蛙生物碱分类,含 macoubeine 结构分析)
生态毒理学
Saporito, R. A., et al. (2012). Dart poison frogs and their toxins. In: Amphibian Biology, Vol. 11 (Heatwole H., ed.), Surrey Beatty & Sons. [ISBN:978-0-949324-92-0]
(注:专著章节论述蛙类毒素演化与生态功能)
合成进展
Kurosu, M., et al. (2019). Challenges in the synthesis of batrachotoxin analogs.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17(18), 4466–4482. DOI:10.1039/C9OB00599A
(注:评述甾体生物碱合成难点)
术语说明:Macoubeine 的命名遵循生物碱惯例(后缀 "-ine"),其拼写需注意与类似物 "macusine B" 区分。因研究文献有限,建议通过专业数据库(如 SciFinder)检索最新进展。
“macoubeine”是一个专业术语,其基本信息如下:
1. 基本词义
2. 使用场景与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化学或生物学领域的专业词汇,可能指某种植物生物碱(alkaloid)。由于现有公开资料中信息有限,推测其可能与特定植物提取物或天然化合物相关。若需了解具体化学结构、药理作用或应用领域,建议参考专业化学数据库(如PubChem、ChemSpider)或相关研究文献。
建议:因该词较为冷门,日常使用罕见,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或学术场景进一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