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dging resistance是什么意思,lodging resistanc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耐倒伏性
例句
Lodging resistance of the new wheat varietyNong Jian No. 1is relative to its intense nitrogen response.
小麦新品种农鉴1号的抗倒伏性与其耐肥性较强有关;
Stem coefficient is a physics parameter that evaluates crop-stem lodging resistance in the same kind of crop.
茎秆系数可作为同一品种作物间,抗倒伏能力的评价指标。
Lodging resistance of the lines selected from high ferti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nes from low fertility.
高肥下选择的品系抗倒伏性强,低肥下选择的品系则表现出较差的抗倒伏性。
22 rice cultivars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m traits and lodging resistance and yield factor.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45 genotypes for all the root lodging resistance traits;
结果表明:所有抗倒伏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专业解析
Lodging Resistance(抗倒伏性) 是一个农业科学和植物育种领域的核心术语,特指作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抵抗倒伏(Lodging) 现象发生的能力。倒伏是指植株因无法支撑自身重量或在外力(如风、雨)作用下发生倾斜甚至完全倒伏在地的现象。这会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
详细解释:
-
倒伏的类型与危害:
- 根倒伏 (Root Lodging): 植株在靠近地面的根部位置发生弯曲或断裂,导致整株倾斜或倒下。这通常与根系发育不良、土壤松软或强风暴雨有关。
- 茎倒伏 (Stem Lodging): 植株在茎秆的中下部发生弯曲或折断。这主要与茎秆的机械强度不足(如茎秆细弱、节间过长、基部节间强度低)或植株过高、穗部过重有关。
- 危害: 倒伏会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养分运输,增加病虫害发生风险,导致籽粒灌浆不良、发芽霉变,并显著增加机械化收获的难度和损失。最终导致产量锐减(可达50%以上)和品质(如容重降低、杂质增多)下降。
-
抗倒伏性的构成要素:
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主要取决于以下植物学特性:
- 茎秆强度: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包括茎秆的直径(特别是基部节间)、秆壁厚度、秆壁填充物(如硅质、木质素)含量以及茎秆组织的机械强度(如抗弯折力)。强壮的茎秆能更好地支撑植株地上部分的重量和抵抗外力。
- 根系发育: 发达、深扎且抓地力强的根系能有效锚定植株,抵抗根倒伏。根系的形态、分布和活力都至关重要。
- 植株高度和重心: 过高的植株通常重心较高,稳定性较差,更容易发生茎倒伏。现代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培育半矮秆或中矮秆品种以提高抗倒性。
- 穗部性状: 穗的大小、重量和着生位置影响植株的重心分布。过重或位置过高的穗会增加倒伏风险。
- 节间特性: 基部节间(特别是第1、2节间)的长度和强度是抗茎倒伏的关键。短而粗壮的基部节间更有利。
- 植株弹性: 具有一定弹性的植株能在风雨中摆动而不易折断。
-
抗倒伏性的评估与育种:
- 评估方法: 包括田间直接观察倒伏发生率、测量茎秆的物理力学特性(如穿刺强度、抗折力、压碎强度)、测量节间长度和直径、分析植株化学成分(如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等。
- 育种目标: 提高抗倒伏性是禾谷类作物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育种家通过杂交、选择(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将控制茎秆强度、降低株高、优化根系构型等有利基因聚合到优良品种中。著名的“绿色革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半矮秆小麦和水稻品种的培育成功,显著提高了抗倒伏性和产量潜力。
-
栽培管理的影响:
除了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栽培管理措施也极大影响实际倒伏风险:
- 合理密植: 过度密植会导致植株细弱、通风透光差,增加倒伏风险。
- 科学施肥: 过量施用氮肥会促进植株徒长,茎秆组织疏松,降低强度;平衡施肥,特别是增施钾肥和硅肥,有助于增强茎秆强度。
- 水分管理: 特别是在拔节孕穗期,避免田间长期深水灌溉,适时适度晒田(烤田),可促进根系下扎和茎秆健壮。
-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特定时期使用如多效唑、烯效唑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有效控制株高,缩短基部节间,增强抗倒性。
Lodging Resistance(抗倒伏性)是衡量作物(尤其是谷类作物)抵抗因自身结构弱点或恶劣天气导致植株倾斜倒伏能力的关键指标。它由茎秆强度、根系稳固性、植株高度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提高抗倒伏性对于保障作物高产稳产、提升籽粒品质和适应机械化收获至关重要,是现代农业育种和栽培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其同义词或相关表述包括Standability(立秆性)、Stalk Strength(茎秆强度)或中文的抗倒伏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 作物生产系统概述(提及倒伏危害及根系作用): https://www.fao.org/agriculture/crops/core-themes/theme/spi/plant-production/zh/ (请注意FAO网站内容广泛,此链接指向农业主题入口,具体技术细节需在其文档库中查找)
- 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 - 水稻知识库(关于水稻性状,包括茎秆强度与倒伏): https://www.knowledgebank.irri.org/ (该知识库包含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详细资料)
- 《自然》期刊 (Nature) - 关于绿色革命与矮秆基因的回顾性文章(提及矮化育种对抗倒伏的贡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591-8 (此为示例性文章链接,具体涉及矮秆基因如sd1的研究)
网络扩展资料
“Lodging resistance”是农业领域的专业术语,指植物(尤其是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等)茎秆抵抗倒伏的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
定义
抗倒伏性指作物在风雨、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茎秆保持直立、不易弯曲或折断的特性。倒伏会导致减产、品质下降及收割困难。
-
影响因素
- 茎秆强度:茎秆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是关键。
- 植株形态:株高、节间长度(如第一、二节间较短可增强抗倒性)和穗部重量分布。
- 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控肥(尤其是氮肥)和抗倒伏剂的使用。
-
重要性
抗倒伏性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例如,提到,优化茎秆基部性状和穗部结构可提升抗倒性,协调产量与倒伏的矛盾。
-
相关术语扩展
- Lodging resistance breeding(抗倒伏育种):通过遗传改良选育抗倒品种。
- Lodging resistance index(抗倒伏指数):量化评价抗倒能力的指标。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物(如水稻、玉米)的抗倒机制或实验方法,可参考农业研究文献或育种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