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产后子宫炎,产褥期子宫炎
Lochometritis(或正确拼写为lochiometritis)是产后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一种类型,该术语由“lochia”(产后恶露)和“metritis”(子宫炎)组成,特指因恶露滞留合并细菌感染引发的子宫内膜炎。根据《妇产科学》(第9版),其病理机制为分娩后子宫复旧不良导致恶露排出受阻,继发细菌上行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体温≥38℃)、下腹压痛、恶露异味及子宫压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盆腔脓肿。世界卫生组织《产后感染诊疗指南》指出,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测及超声检查,其中超声可显示子宫腔内积液或残留组织。
治疗以广谱抗生素为主,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必要时需行子宫清宫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3年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联合用药治疗有效率可达92%,住院时间平均缩短1.8天。预防措施包括产后早期下床活动、规范会阴护理及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
根据构词法分析,“lochometritis”是由三个希腊词根组成的医学术语:
因此,lochometritis指产后子宫内膜炎,特指分娩后因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滞留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
该术语属于专业医学用语,日常英语中更常用postpartum endometritis。建议在专业文献中使用时注意语境,非医学背景交流推荐使用更通俗的"uterine infection after childbirth"。若涉及具体医疗情况,请咨询专业医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