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石盖蕨属
Lithostegia是蕨类植物门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下的一个单种属,其唯一已知物种为Lithostegia foeniculacea(中文名:石盖蕨)。该属名称源自希腊语"lithos"(石头)和"stegē"(覆盖物),指其孢子囊群被岩石状鳞片覆盖的形态特征。作为中国西南部至喜马拉雅地区的特有属,其模式标本于19世纪末由英国植物学家William Hooker在西藏海拔3000-400米石灰岩山地首次记录,相关标本现存于英国皇家植物园(Kew Gardens)标本馆。
在形态学层面,石盖蕨具有二回羽状深裂的革质叶片,叶轴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孢子囊群呈圆形,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为圆肾形,边缘具腺体状突起,这一特征使其区别于近缘属的鳞毛蕨属(Dryopteris)和耳蕨属(Polystichum)。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该属在鳞毛蕨科中的进化位置独特,其叶绿体基因组中rps16基因的缺失事件为其关键鉴定特征。
目前该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等级,主要威胁包括石灰岩开采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西藏自治区林业局自2020年起在察隅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项保护,通过孢子人工繁育技术已成功实现迁地保育。
Lithostegia 是植物学中的属名,中文译作“石盖蕨属”,属于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分类地位
该属为单种属,仅包含一个物种,属于蕨类植物。其拉丁学名源自希腊语词根,但具体词源未明确记录。
形态特征
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以及缅甸北部、锡金和印度东北部。多生长于山地森林环境,属陆生中型草本植物。
研究价值
因其独特的鳞片和孢子囊结构,该属在蕨类植物分类学及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描述,可参考植物分类学专著或专业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