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lɪbətiːn/ 美:/'ˈlɪbərtiːn/
浪荡子
复数 libertines
GRE
n. 浪荡子;性行为放纵者;放荡不羁者;玩乐者;自由思想家
adj. 放荡的
n. (Libertine)人名;(英、纳米)利伯蒂娜
He is quite a libertine with the women.
他是个跟女人混在一起的浪荡子
I believe John is not a libertine any more.
我相信约翰不再是个浪子了。
The transition from libertine to prig was so complete.
从自由不羁到一本正经,这样的转变实在是太彻底了。
The old libertine looked with a knowing smirk at the beautiful young woman.
老色鬼用自鸣得意的,好象知道一切般的目光盯着漂亮的年轻女人。
After the aristocratic libertine, Rodolphe, first sees Emma, he goes home certain that he is going to get his way with her.
在鲁道夫,一个贵族浪荡子,第一次见到艾玛之后,就已经确信可以把她搞到手。
But I promise you, somewhere out there is someone who needs to have that kind of argument; a paper clip libertine, perhaps.
——继续这样子做;不适合的对象会忍受不住的。但是我向你保证,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一定有某个人也需要此类的争吵,或许是一个回形针自由思想家。
n.|debauchee/dissipater;浪荡子;性行为放纵者;放荡不羁者;玩乐者;自由思想家
adj.|gay/dissolute;放荡的
Libertine(中文译作“放荡者”或“自由思想者”)指在道德、宗教或社会规范上表现出极端自由倾向的人,尤其强调对感官享乐或性行为的放纵。该词源于拉丁语“libertinus”(原指被解放的奴隶),16世纪后逐渐演变为描述拒绝传统约束的个体。
哲学与历史背景
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libertine”与反教权主义、理性主义相关。法国思想家如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被视为典型代表,其作品挑战宗教与道德教条。这一群体主张通过感官体验追求个人自由,但也因违背社会伦理而备受争议。
文学与文化含义
英国文学中,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在戏剧《一切为了爱情》(All for Love)中塑造的“libertine”角色,体现了对激情不受控的批判。现代语境下,该词更侧重贬义,暗指道德堕落或滥交行为。
现代语义的延伸
当代英语中,“libertine”可形容生活方式不受传统婚姻或性观念约束的人,例如《牛津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拒绝道德责任的人”。部分亚文化群体则试图剥离其负面含义,将其与自由探索精神相关联。
参考来源:
“Libertine”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英语单词,具体解释如下:
名词(n.)
形容词(adj.)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文学引用,可参考权威词典(如、2)或相关影视作品解析(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