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鱼] 美洲肺鱼科
Lepidosirenidae是肺鱼目(Lepidosireniformes)下的一个科,中文通称为“南美肺鱼科”或“单鳔肺鱼科”。该类群属于肉鳍鱼纲(Sarcopterygii),是现存最古老的鱼类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演化生物学研究价值。
Lepidosirenidae由拉丁词根“lepido-”(鳞片)和“sirenis”(海妖)组合而成,指其体表覆有细小圆鳞的特征。该科现存仅1属1种,即南美肺鱼(Lepidosiren paradoxa),其分类系统基于国际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的脊椎动物分类框架。
南美肺鱼体长可达1.25米,具有丝状胸鳍和腹鳍,鳃部退化,主要依赖单一肺囊进行空气呼吸。其幼体阶段具外鳃,成年后鳞片埋于皮下,这一特征在《鱼类形态学》(FishBase)中有详细解剖描述。
该物种栖息于亚马逊河流域的沼泽与季节性干旱水域,旱季时分泌黏液形成茧状结构进行夏眠,此行为记录于《热带淡水鱼类生态学》(GBIF物种数据库)。其杂食性食谱包括鱼类、昆虫和水生植物。
作为四足动物祖先的旁系近亲,南美肺鱼的基因组研究揭示了陆生脊椎动物呼吸系统演化路径,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专题。
Lepidosirenidae(美洲肺鱼科)是硬骨鱼纲肉鳍亚纲双鳔肺鱼目下的一个科,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分类与分布
该科仅包含现存的一属一种,即南美肺鱼(Lepidosiren paradoxa),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静水或缓流区域,如亚马孙河流域。其体长可达1.25米,是现存两种肺鱼之一(另一种为非洲肺鱼科)。
生理特性
南美肺鱼具有独特的呼吸系统,幼体阶段通过外鳃呼吸,成年后兼具鳃和肺功能,可在干旱季节通过分泌黏液包裹身体进入休眠状态(夏眠),依靠肺呼吸存活。其血红蛋白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亲和力较高,适应低氧环境。
命名与词源
属名“Lepidosiren”源自希腊语,意为“有鳞片的蝾螈”,因其体表覆盖细小鳞片且外形类似蝾螈。科名“Lepidosirenidae”则通过拉丁语后缀“-idae”(表示科级分类)衍生而来。
研究意义
作为活化石物种,美洲肺鱼为研究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过渡形态提供了关键线索,尤其在呼吸系统演化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