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白沸石
Laubanite(劳班石)是一种稀有的次生磷酸盐矿物,主要形成于铜矿床的氧化带环境中。其化学组成为水合铜铁磷酸盐,化学式可表示为 $mathrm{Cu_2Fe(PO_4)(OH)cdot 2H_2O}$$,属于单斜晶系。该矿物通常以纤维状、葡萄状或皮壳状集合体形式存在,颜色多为蓝绿色至翠绿色,莫氏硬度约3.5,比重在3.2-3.4之间,具有玻璃光泽和半透明质感(来源:国际矿物学协会矿物数据库)。
从地质成因角度分析,laubanite的形成与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氧化作用密切相关。当地下水渗透至矿床时,硫化矿物(如黄铜矿)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铜、铁和磷酸根离子,最终在特定pH值和温度条件下结晶生成该矿物(来源:《系统矿物学》第三卷)。
该矿物最早由德国矿物学家保罗·劳曼(Paul Laubmann)于1925年在撒克逊地区的矿山中发现并命名。由于laubanite的晶体结构复杂且具有独特的铜-铁配位模式,它在矿物学研究中常被用作探讨磷酸盐矿物结晶机制的典型样本(来源: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研究报告)。
关于“laubanite”一词,目前没有可靠的公开资料或权威词典收录其具体含义。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拼写错误
该词可能是其他专业术语的误拼,例如矿物学中的“laumontite”(浊沸石)或“leucite”(白榴石),建议检查拼写准确性。
极冷门术语
若为地质学/矿物学领域的专有名词,可能属于未被广泛记录的罕见矿物,需查阅专业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专家。
虚构/特定领域词汇
不排除该词为文学作品、游戏或特定团体内部的自创词汇,需要更多上下文才能进一步解析。
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