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lɑːməsəri; ləˈmɑːsəri/ 美:/'ˈlɑːməsəri,ləˈmɑːsəri/
复数 lamaseries
n. 喇嘛庙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50s, the Yonghe Lamasery continued such activities, with Manchu and Han cultures integrated.
直至本世纪50年代初,雍和宫仍有这种活动,且已融入满、汉文化的色彩。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given in the paper, together with a plan to protect Taer Lamasery region.
文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塔尔寺地区保护规划方案。
The main structures of Wudang Lamasery are six palaces, three mansions and one mausoleum, which have respective functions.
五当召风景区分六殿、三府、一陵,这些部分具有不同的 功能。
We visited the Songzanlin Lamasery (see Figures 9 and 10) that was built in 1674 and people called it small Budala. Budala lamasery is in Lhasa and it is the most famous lamasery in the world.
我们参观了噶丹松赞林寺(见图9和10),这是建于1674年,人们把它称为“小*********”布达拉喇嘛寺是在拉萨,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喇嘛寺。
"lamasery"是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专有名词,指代藏传佛教寺院或修道院,特指喇嘛(藏传佛教僧侣)居住、修行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该词由藏语"lama"(意为"上师")与法语后缀"-serie"(表示场所)组合而成,最早出现于19世纪西方探险家的记录中。
从建筑学角度,lamasery通常包含经堂、佛殿、辩经场、僧舍和佛塔等建筑群,如拉萨哲蚌寺就包含四大扎仓(学院)和措钦大殿。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这类建筑的布局遵循曼陀罗宇宙观,体现佛教"三界"思想。
在宗教功能方面,lamasery不仅是修行场所,还承担着佛经教学、法会举办、唐卡绘制等文化传承职能。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来自青海塔尔寺的《甘珠尔》经卷,印证了寺院作为文化保存中心的作用。当代著名lamasery如色拉寺,仍保持着每日辩经的传统仪式。
定义
lamasery 指藏传佛教的寺院,即“喇嘛庙”,是喇嘛(藏传佛教僧侣)修行和居住的宗教场所。该词源自“lama”(喇嘛)和表示地点的后缀“-sery”,但具体词源演变暂无详细记载。
发音
用法与示例
文化背景
lamasery 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承载着藏传佛教艺术、历史和学术研究功能。例如,拉卜楞寺(Labuleng Lamasery)建于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扩展提示
若需了解具体寺庙的历史或文化意义,可参考相关旅游指南或学术文献(如、6、7的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