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脆硫铜铋矿(等于klaprotholite)
n.|wittichenite;脆硫铜铋矿(等于klaprotholite)
Klaprothite(克拉普罗特矿)是一种稀有的硫化物矿物,其名称源自18世纪德国化学家Martin Heinrich Klaproth。Klaproth以发现铀、锆等元素及矿物学研究著称,该矿物于19世纪被命名以纪念他的贡献。
化学组成上,klaprothite属于铜-铋硫化物,典型化学式为Cu₆BiS₄。晶体结构呈斜方晶系,通常以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形式存在,金属光泽明显,颜色介于铅灰至钢灰色之间,摩氏硬度约为3.5-4。该矿物常见于高温热液矿床中,与黄铜矿、辉铋矿等矿物共生,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萨克森地区(德国)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矿床中。
由于klaprothite的铋元素含量较高,其在工业上可作为铋的次要矿石来源。现代矿物学研究还发现,该矿物的晶体结构对理解硫化物矿物形成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klaprothite(发音:英式[ˈklæprəθaɪt],美式[ˈklæprəθaɪt])是矿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一种含铜和铋的硫化物矿物,中文译名为脆硫铜铋矿。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该词主要用于地质学或矿物学领域,描述一种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含铜、铋等元素)的硫化物矿石。其物理特性通常表现为脆性,因此中文名中带有“脆硫”的描述。
词源与命名
名称源自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他是18-19世纪的重要科学家,曾发现铀、锆等元素,并推动了矿物分类学发展。许多矿物(如klaprothite、klaprotholite)均以他命名。
同义词与关联术语
在部分文献中,klaprothite也被称为klaprotholite,两者为同一矿物的不同拼写形式,需根据具体文献语境判断。
应用场景
该术语常见于地质勘探报告、矿物学教材或矿石分析研究中,属于高度专业化的词汇,日常英语中极少使用。
如需了解该矿物的详细化学式、晶体结构或地质分布,建议参考矿物学专业数据库或学术文献,当前搜索结果信息有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