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基辛格(姓氏)
But Mr Kissinger is not telling all.
但基辛格说的不是全部。
This is best described by Henry Kissinger.
基辛格对此有精到的描述。
Kissinger: That is very comparable to my experience.
基辛格:这与我的体会颇为相似。
Take Kissinger: Would he show up to speak to you alone?
就拿基辛格来说吧,他会为跟你单独交谈而现身吗?
Harvard makes mistakes too, you know. Kissinger taught there.
哈佛也会犯错,因为基辛格在那儿教过书。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是20世纪国际政治与外交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其名字通常指代以下核心含义:
身份与职业
基辛格是德裔美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学者,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菲尔特,后因纳粹迫害移民美国。他曾在1969-1977年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政策贡献与争议
他以“现实政治”(Realpolitik)外交理念闻名,主导了美中关系正常化(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苏缓和政策(如《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以及中东“穿梭外交”促成埃以脱离接触协议。1973年因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和平协定》获诺贝尔和平奖。但其政策也引发争议,例如在越南战争扩大化、柬埔寨秘密轰炸等事件中的角色被批评为“忽视人权”。
学术与著作影响
基辛格曾任哈佛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涵盖核威慑理论和国际关系史。其著作《大外交》《世界秩序》等深入分析全球权力平衡,被多国高校列为政治学经典教材。
当代关联性
截至2025年,百岁高龄的基辛格仍通过公开演讲和媒体评论参与国际事务讨论,尤其在美中关系、人工智能治理等议题上持续发声,相关观点常被《外交事务》期刊和智库引用。
关于单词“Kissinger”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Kissinger 是一个英语姓氏,中文音译为“基辛格”。该姓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他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关系学者,曾于1973-1977年担任美国国务卿,并在尼克松和福特总统任期内参与多项重要外交政策制定,如中美关系正常化、越南战争谈判等。
常见混淆词
需注意与拼写相近的kisser 区分。后者意为“接吻的人”或俚语中代指“嘴、脸”,例如:
语言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亨利·基辛格的外交成就,建议查阅权威历史资料或传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