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学派
Section five introduces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monetarist economics.
五节介绍了凯恩斯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
So Neo-classical synthesis, a model composed by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Neo-cla…
最后杨小凯又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综合的思路。
NARRATOR: For what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Thirty Glorious Years, Keynesian economics had been delivering the goods.
旁白:对于著名的“光辉的三十年”来说,凯恩斯经济学贡献很大。
The study on the condition of reproduction process issues finds a money-flow mechanism, and gives birth to Keynesian economics.
以“再生产流程问题”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社会再生产流程的“货币流量机制”,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Though regarded as America's leading standard-bearer for Keynesian economics, he called himself a cafeteria Keynesian, just picking the bits he liked.
纵使萨缪尔森被推崇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倡导先锋,却自称“自助餐厅凯恩斯主义者”,发扬理论全凭爱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核心思想是主张政府通过主动干预经济来调节总需求,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该理论诞生于1936年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其背景是大萧条期间市场机制失效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经济停滞。
有效需求驱动经济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的有效需求不足。当消费和投资下降时,企业会减少生产并裁员,形成“需求不足→失业→收入下降→需求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此时,市场无法自我调节至均衡状态,需要政府介入。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期,政府应通过扩大公共支出(如基础设施投资)、减税或增加社会福利等方式直接刺激需求。例如,美国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通过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拉动就业,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早期实践。
乘数效应
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即每增加1元政府投资,可通过工人收入增加、企业订单增长等链条带动数倍于原始投入的总需求扩张。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国财政刺激政策对GDP增长的乘数效应约为1.5-2倍。
二战后至197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政策框架。尽管20世纪末受到新古典主义等学派的挑战,但其思想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中被重新重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财政刺激规模达14万亿美元,印证了凯恩斯主义应对系统性危机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Keynesian economics(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强调政府干预对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术语:
Keynesian economics的核心是通过政府干预调节总需求以应对经济波动,其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经济政策制定。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学派演变,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