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矿物] 铀铜矾
Johannite是一种稀有的含铀次生矿物,其化学成分为水合硫酸铀酰铜。以下是关于该矿物的详细解释:
Johannite的化学式为 (mathrm{Cu(UO_2)_2(SO_4)_2(OH)_2 cdot 8H_2O}),属三斜晶系。晶体常呈细小板状或鳞片状集合体,颜色为翠绿至深绿色,具玻璃光泽,在紫外线下可发出黄绿色荧光。
该矿物于1830年以奥地利大公约翰(Archduke Johann Baptist of Austria)命名,以纪念他对矿物学的贡献。模式标本首次发现于捷克亚希莫夫矿区(Jáchymov)。
形成于铀矿床氧化带,由原生铀矿物(如沥青铀矿)经风化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
作为铀的指示矿物,其存在对铀矿勘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含放射性元素且易溶于水,需谨慎保存。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权威在线文献链接,建议通过以下资源进一步查证:
- 美国矿物学数据库(Mindat.org)
- 欧洲矿物学协会(IMA)矿物名录
- 《Dana’s System of Mineralogy》权威著作
"johannite"是一个矿物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发音与词性
英语发音为英式[dʒəʊ'hænaɪt]/美式[dʒoʊ'hænaɪt],属于名词。法语中拼写相同,但发音需遵循法语规则。
2. 矿物学含义
指一种含铀和铜的硫酸盐矿物,中文译名主要有两种:
3. 用途与特征
常见于铀矿床的氧化带,晶体多呈浅绿色至黄绿色,具有放射性。主要用于地质研究和铀矿勘探。
4. 注意事项
需与拼写相近的"johannsénite"(锰钙辉石)和"johnite"(无明确定义)区分。该矿物因含铀元素,接触时需遵守放射性物质操作规范。
建议查阅《矿物学词典》或地质数据库获取更专业的物化性质数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