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玉
jaspis(中文常译为“碧玉”或“碧石”)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地质意义的矿物,属于石英(Quartz)的微晶至隐晶质变种。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矿物学定义与特性
Jaspis 主要由二氧化硅(SiO₂)组成,是石英家族的一员。其显著特征在于富含杂质(如黏土矿物、铁的氧化物、氢氧化铁、有机质等),这些杂质赋予了它丰富多样的颜色和不透明至半透明的外观。与玛瑙(Agate)不同,碧玉通常缺乏条带状纹理,颜色分布相对均匀或呈斑点状、云雾状。其硬度与石英相当,约为莫氏硬度7,质地坚韧,断口呈贝壳状。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其矿物数据库中确认碧玉为一种主要由石英构成的岩石或矿物集合体,其颜色和图案变化取决于所含杂质 。
词源与历史背景
“Jaspis”一词源自古希腊语“ἴασπις (iaspis)”,经由拉丁语“iaspidem”进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在古代,碧玉被广泛视为珍贵的宝石和护身符。例如,在《圣经》中,碧玉是耶路撒冷城墙基座的十二种宝石之一(《启示录》21:19),象征着尊贵和保护。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的古代宝石收藏中就有许多碧玉制品,印证了其在古代近东和地中海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
颜色与品种
碧玉以其极其丰富的颜色而闻名,常见的有红色(因赤铁矿)、黄色至褐色(因针铁矿或褐铁矿)、绿色(因绿泥石或其他含铁硅酸盐)、以及较为少见的蓝色或紫色。根据颜色、图案或产地,碧玉有许多著名品种,如:
形成与产地
碧玉主要形成于火山活动相关的热液环境或沉积岩的成岩过程中。二氧化硅胶体在低温条件下沉淀,并捕获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杂质,最终固结形成。世界著名的碧玉产地包括印度(德干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美国(俄勒冈州、爱达荷州)、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马达加斯加等。美国宝石研究院(GIA)指出,这些地区的碧玉因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备受收藏家和珠宝设计师青睐 。
应用与价值
由于其硬度高、颜色丰富且易于抛光,碧玉自古以来就被用于制作印章、雕刻品、珠子、挂件等装饰品和工艺品。在现代,它仍是重要的宝石材料(尤其用于凸圆形宝石和雕刻件)和装饰石材。地质学家也将其作为研究沉积环境或热液活动的指示矿物之一。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宝石与矿物展厅收藏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碧玉标本,展示了其地质与艺术价值 。
"jaspis"是一个法语名词,主要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扩展说明
发音与词源
建议需要具体使用案例或专业领域释义(如地质学术语)时,可进一步查阅法语-汉语专业词典或矿物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