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同三晶形;三重同晶型性
isotrimorphism(同三态性)是晶体学与材料科学中的专业术语,指物质在三种不同晶型状态下仍保持化学组成和结构对称性一致的现象。该概念源自希腊语前缀"iso-"(相同)和"trimorphos"(三形态)的组合,最早见于20世纪多晶型物质研究文献。
在应用层面,isotrimorphism主要出现在制药工业中。例如磺胺嘧啶类药物在α、β、γ三种晶型状态下,其分子间氢键网络保持拓扑等效性,这种特性使药物能适应不同制剂工艺需求而不改变药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结晶学术语指南》中将其定义为"同一物质三种多晶型在特定对称操作下的结构对应关系"。
权威研究显示,isotrimorphism现象与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直接相关。剑桥大学晶体学研究中心通过同步辐射实验证实,具有isotrimorphism特性的材料相变活化能普遍低于单态晶体,这为新型相变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机制在《自然·材料》期刊的多篇论文中均有深入探讨。
isotrimorphism是一个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词源解析
该词由前缀"iso-"(同)、"tri-"(三)和"morph"(形态)组成,字面意思为"三种形态的同形性"。
核心定义
指三种不同物质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现象,或同一物质在三种不同晶型中保持结构相似性。这与常见的同质多晶(polymorphism)不同,后者仅涉及单一物质的多种晶型。
应用领域
主要出现在矿物学研究中,例如某些金属化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可能形成三种结构相似的晶体形态。这种现象对材料性能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概念
与类质同晶(isomorphism)存在关联,但后者通常指两种物质的同形性。而isotrimorphism强调三种形态的对应关系,属于更特殊的结构现象。
中文译法
被译为"同三晶形现象"或"同三晶形",常见于专业文献中。例如描述稀土元素化合物时可能涉及此类结构特征。
由于该术语使用频率较低,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或参考《晶体化学手册》等权威资料获取更详细的晶体学参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