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quant是什么意思,isoquant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等产量曲线
例句
Isoquant curve is a line showing all the alternative combinations of two factors that can produce a given level of output.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Isoquant A line showing all the alternative combinations of two factors that can produce a given level of output.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专业解析
isoquant(等产量曲线)是微观经济学中描述生产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通常是劳动 L 和资本 K)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它反映了生产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
核心含义与特征
-
定义与目的
isoquant 源自希腊语 “iso”(相等)和 “quant”(数量),即“等量”。它表示能够生产出某个特定产量水平(如 Q = 100 单位)的所有有效投入组合(L, K)。其核心目的是分析生产者如何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如用更多劳动替代资本,或反之)。
-
关键特征
- 负斜率 (Downward Sloping):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种要素的使用量通常需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使用量,这源于要素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可替代性。斜率为负表示要素间的替代关系。
- 凸向原点 (Convex to Origin):曲线的凸性反映了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规律。随着劳动 L 对资本 K 的替代量增加,额外一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量会逐渐减少。MRTSLK = - ΔK / ΔL = MPL / MPK(MPL 和 MPK 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
- 互不相交 (Non-intersecting):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Q2 > Q1 > Q0)。它们不会相交,否则意味着同一投入组合能生产两个不同产量,违背技术效率假设。
- 技术效率的代表:曲线上的点代表在给定技术下,生产该产量所需的最低投入组合或有效组合。曲线内部的点代表无效率(未达最大产量),曲线外部的点在当前技术下通常无法达到(除非技术改变)。
经济学意义与应用
- 分析要素替代:等产量曲线直观展示了生产过程中劳动与资本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及其程度(通过斜率/MRTS)。
- 推导生产者均衡:结合等成本线 (Isocost Line),可以确定在给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要素组合(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或在给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的最优要素组合。
- 理解规模报酬:观察等产量曲线之间的间隔变化,可以推断生产的规模报酬性质(递增、不变、递减)。
- 技术进步的体现:技术进步通常会使等产量曲线向原点移动,意味着用更少的投入就能生产相同的产量。
理论依据与参考
等产量曲线是现代生产理论的基础工具,其严谨定义和性质分析可见于标准的中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
-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九版)。 该书在生产理论章节对等产量曲线的定义、性质(负斜率、凸性)、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有清晰阐述。
- 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 该书同样在生产技术部分详细讨论了等产量曲线及其与生产技术集、生产函数的关系,强调了其凸性假设的重要性。
- 经济学核心概念:等产量曲线作为刻画生产技术约束的核心工具,其理论基础建立在厂商追求技术效率(给定产出最小化投入或给定投入最大化产出)的假设之上,并广泛应用于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等生产者行为分析中。
Isoquant(等产量曲线)是描绘在固定技术水平和固定产出下,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所有有效组合点的轨迹。其特征(负斜率、凸向原点)揭示了要素间的替代关系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理解生产者选择、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技术特征的关键分析工具。
网络扩展资料
Isoquant(等产量曲线)是经济学中用于描述生产技术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1.基本定义
Isoquant由前缀"iso-"(意为"相等")和"quant"("数量"缩写)组成,直译为"等量曲线"。它表示在既定技术水平下,生产相同产量所需的两种或多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和资本)的不同组合轨迹。
2.核心特性
- 替代性: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不同要素投入组合(例如减少机器使用但增加人力,仍能保持产量不变)。
- 凸向原点: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曲线通常呈凸形。
- 不相交性:不同等产量曲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彼此不会交叉。
3.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生产决策,例如:
- 确定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
- 评估技术效率
- 研究规模报酬变化
4.相关概念
-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曲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两种要素的替代比例。
- 等成本线:结合等产量曲线可求解最优生产要素配置。
补充说明
该术语在工程或生物学领域偶有引申用法(如提到的转录组分析工具IsoQuant),但核心定义仍以经济学场景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