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异大黄素
isoemodin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属于蒽醌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名称为1,3,8-三羟基-6-甲基-9,10-蒽二酮的异构体,分子式为C15H10O5,分子量为270.24 g/mol。该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药用植物如大黄(Rheum palmatum)和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中。
在生物活性方面,isoemodin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特性,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23.5 μM)。其抗炎作用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现,在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中可使IL-6分泌量降低58%。药理学研究还发现该化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系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72小时处理后的半数抑制浓度达到18.7 μM。
根据《欧洲药理学杂志》的体外研究,isoemodin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下调Bcl-2抗凋亡蛋白。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其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潜在候选化合物。在传统中医药应用中,含isoemodin的植物提取物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和便秘,其导泻作用与调节肠道离子通道活性相关。
关于“isoemodin”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isoemodin(异大黄素)是大黄素(emodin)的异构体,属于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常见于大黄属植物中。其名称中的“iso-”表示化学结构上的异构关系。
化学特性
分子式为C₁₅H₁₀O₅,与大黄素分子式相同,但羟基(-OH)和甲基(-CH₃)取代基的位置不同,导致两者物理化学性质差异。例如,异大黄素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溶解性或生物活性。
应用领域
在传统医学中,蒽醌类化合物常用于泻药或抗菌成分;现代研究中,异大黄素可能与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相关。不过具体应用需结合更多实验数据。
注意事项
该词常与“emodin”(大黄素)混淆,需通过语境或专业文献区分。例如,大黄素被证实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而异大黄素的研究相对较少。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药理机制或具体研究案例,建议查阅化学或药学期刊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