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直觉主义;直觉说;直观论(等于intuitionism)
In the dispute about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ers approving Intuitionalism usually take Kant for the originator of their theory.
在20世纪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当中,直觉主义流派往往将康德认作是其理论的鼻祖。
直觉主义(Intuitionism) 是一种重要的哲学理论,尤其在伦理学、数学哲学和认识论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其核心观点认为,某些真理或道德原则无需通过推理或经验验证,而是通过人类与生俱来的直觉能力直接把握。以下从不同领域阐述其内涵:
在道德哲学中,直觉主义主张道德真理具有自明性(self-evident),人类可通过道德直觉直接认知。例如,英国哲学家摩尔(G. E. Moore) 在《伦理学原理》中指出,“善”(goodness)是一种不可定义的、非自然的属性,只能通过直觉理解。他批判“自然主义谬误”,强调道德判断无法从事实陈述中推导得出,需依赖直觉认知 。
罗斯(W. D. Ross) 进一步提出“初始义务论”(prima facie duties),认为诚实、正义等义务是直觉可辨的基本道德原则,其有效性无需论证 。
代表学者:
- G. E. Moore(《伦理学原理》)
- W. D. Ross(《正当与善》)
- Henry Sidgwick(《伦理学方法》)
由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L. E. J. Brouwer) 创立,主张数学对象的存在依赖于心智的构造过程,否定排中律(如“真或假必居其一”)的普遍有效性。直觉主义数学强调可构造性:一个数学对象仅当能被有限步骤构建时才存在,例如拒绝接受“所有实数都有十进制展开”这类非构造性证明 。
此观点影响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特别是可计算性理论和构造逻辑的发展。
在知识论层面,直觉主义认为某些基本真理(如逻辑法则或数学公理)可通过理性直觉直接获知,无需经验证据。罗素(Bertrand Russell) 曾指出,逻辑原则的必然性源于直觉,而非归纳经验 。这一立场与经验主义形成鲜明对立,强调人类理性具有先验认知能力。
直觉主义的核心贡献在于挑战了纯粹经验或逻辑推导的认知垄断,强调直觉作为独立知识来源的合法性。其在当代哲学中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直觉的可靠性、文化差异性及与科学方法的兼容性。
Intuitionalism(直觉说/直观论)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术语,主要强调直觉在认知或道德判断中的核心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Intuitionalism 主张人类通过直觉而非纯粹理性或经验直接获取知识或道德准则。在伦理学中,它认为道德真理(如善恶)可通过直觉直接感知;在数学或逻辑学中,则强调某些公理或命题的直观自明性。
发音与词源
应用领域
相关概念
扩展说明
该理论常被批评为“主观性过强”,但支持者认为直觉是人类理解复杂真理(如道德或数学基础)的必要能力。例如,在道德困境中,人们可能依赖直觉而非功利计算做出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哲学流派中的应用,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哲学理论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