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条约
Indonesia has not signed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印度尼西亚没有签署这个国际条约。
The Chinese have never reneged on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中国从来没有违背过国际条约。
Since then the Agreement is an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treaty.
自从那时以后协议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条约。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tobacco control came into force in two thousand five.
一项关于控制烟草的国际条约于2005年生效。
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violation would come into play here, justas in sub-seabed disposal.
与海床下储存一样,埋入潜没区这种处理方式也违背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international treaty)是指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基于国际法原则缔结的书面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以下是其核心要素的详细解释:
法律属性与效力
国际条约需符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确立的框架,要求缔约方具备完全的国际法律人格,且内容不得违反国际强行法(如禁止种族灭绝)。条约一经签署和批准,对缔约方产生法律义务(来源:联合国条约科,https://treaties.un.org)。
缔结程序
典型流程包括谈判、签署、批准和交存。例如《巴黎协定》在2015年通过后,需至少55个碳排放量占全球55%的国家批准才能生效,该程序体现了条约生效的“双重门槛”机制(来源:UNFCCC,https://unfccc.int)。
类型与功能
可分为双边条约(如《中美领事条约》)和多边条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国际法院判例,部分条约可能形成“对世义务”(erga omnes),例如《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约束所有国家(来源:国际法院案例库,https://www.icj-cij.org)。
执行机制
现代条约常设立监督机构,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下设的OPCW,负责核查缔约国履约情况。违约行为可能引发国际责任,包括赔偿或反措施(来源:海牙国际法学院,https://www.hagueacademy.nl)。
"International treaty" 指国际条约,是国际法领域的重要概念,可分解解释如下:
1. 词源构成
2. 法律定义 指两个或以上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根据国际法缔结的书面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典型特征包括:
3. 常见类型
4. 典型结构 包含序言(阐明宗旨)、实质性条款(权利义务)、最后条款(生效条件、保留条款)等部分,通常以缔约国官方语言作准文本。
5. 当代案例 近年重要条约包括:
若需了解具体条约文本或缔约方信息,可提供名称我将进一步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