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什么意思,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经] 制度经济学
专业解析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思想是制度、法律、社会规范和组织结构对经济行为与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一学派认为,单纯依靠价格机制和市场均衡无法全面解释经济现象,必须将正式制度(如法律、政策)与非正式制度(如文化、习俗)纳入分析框架。
核心理论与发展
制度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和约翰·康芒斯(John R. Commons)的研究。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强调社会习惯对经济决策的塑造。20世纪后期,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进一步扩展理论,指出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界定产权和减少不确定性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这一成果使其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实际应用领域
- 产权与契约:制度经济学分析法律如何通过产权保护激励创新,例如专利制度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世界银行,2017年报告)。
- 组织行为:研究企业、政府等组织的内部规则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如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提出的“交易成本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世界银行多项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完善法治与反腐败制度可使年均GDP增长率提高1.5%-2%。
学术权威性参考
网络扩展资料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制度(如法律、习俗、组织等)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核心观点
- 定义: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强调制度安排如何塑造个体行为、资源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
- 核心观点:
- 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单纯的市场机制或技术因素。
- 关注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2. 方法论特点
- 整体分析:注重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整体性,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
- 跨学科融合:结合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 案例与比较研究:通过具体制度案例(如水权转让、农业产业化)或跨国比较(如比较制度分析)展开研究。
3. 主要学派与演变
- 旧制度经济学(20世纪初):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侧重描述性分析制度演化。
- 新制度经济学(20世纪后期):以科斯、诺斯为代表,引入交易成本理论,采用数学模型分析制度效率。
4. 应用领域
- 政策制定: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权转让制度设计。
- 企业治理:研究公司内部制度安排对效率的影响。
- 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制度差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 权威参考与拓展
- 学术奖项:如“Masahiko Aoki Award in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专门表彰比较制度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 经典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学派对比,可参考、3、4、6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