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oluble anode是什么意思,insoluble anod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冶] 不溶性阳极
例句
Titanium anode coated with metal oxide is a new insoluble anode, which is also named DSA.
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又称DSA,是一种新型不溶性阳极电极。
The inner anode includes insoluble carbon and phosphorous-copper bar.
内阳极有两种材质,分别为不溶性碳精棒和含磷铜棒。
专业解析
不溶性阳极(Insoluble Anode)详解
在电化学领域,不溶性阳极(Insoluble Anode) 是指在电解过程中自身不发生显著溶解反应的阳极材料。这类阳极在通电时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如析出氧气、氯气或有机物氧化),而其本体材料基本保持稳定,不溶解进入电解液。与之相对的是可溶性阳极(Soluble Anode),后者在电解过程中会发生阳极溶解(如金属电镀中的金属阳极溶解)。
核心特性与作用:
- 稳定性与耐久性:不溶性阳极在电解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够长期维持其物理形态和电极功能,减少因阳极溶解导致的电极损耗和电解液污染。这使得它们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工业电解过程。
- 参与电极反应:虽然阳极材料本身不溶解,但其表面会催化或直接参与特定的氧化反应。例如:
- 在水溶液电解中(如水的电解制氢),阳极反应通常是析氧反应(OER):$2H_2O rightarrow O_2 + 4H^+ + 4e^-$。
- 在含氯离子溶液电解中(如氯碱工业),阳极反应是析氯反应(CER):$2Cl^- rightarrow Cl_2 + 2e^-$。
- 在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水或电合成中,阳极可能催化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或转化。
- 维持电解液成分稳定:由于阳极材料不溶解,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不会因阳极反应而增加,这对于需要严格控制电解液组成的工艺(如电镀、电解精炼中的阴极沉积)至关重要。此时,需要补充的金属离子通常来自外部添加的可溶性盐。
常见应用领域:
- 氯碱工业:生产氯气(Cl₂)和烧碱(NaOH)的核心设备电解槽中,普遍使用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如钌铱涂层钛阳极,DSA®)。这是不溶性阳极最经典和最大规模的应用。阳极反应为析氯反应,阴极反应为析氢反应和水还原生成氢氧化钠。
- 电镀:在某些功能性电镀(如镀铬)或贵金属电镀(如镀金、镀铂)中,使用不溶性阳极(如铅合金阳极用于镀铬,铂钛阳极用于贵金属电镀)。金属离子由镀液中的主盐提供,阳极反应主要是析氧。这避免了可溶性阳极杂质溶解污染镀液,并有利于维持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稳定。
- 水电解制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生产绿色氢气(阴极)和氧气(阳极)。阳极材料(如镍基合金、贵金属氧化物涂层钛阳极)作为不溶性阳极发生析氧反应。
- 电化学水处理:用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降解或消毒(如产生羟基自由基、次氯酸盐等氧化剂)。不溶性阳极(如硼掺杂金刚石电极BDD、混合金属氧化物MMO电极)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金属电积/电解精炼:在从浸出液或粗金属中提纯金属(如铜、锌)时,阴极发生金属沉积,阳极通常使用不溶性材料(如铅银合金)。阳极反应主要是析氧,避免阳极溶解产物污染阴极产品或电解液。
- 有机电合成:在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时,不溶性阳极可用于选择性氧化有机分子。
代表性材料:
- 钛基涂层阳极(DSA®):钛基底上涂覆一层具有电催化活性的贵金属氧化物(如RuO₂, IrO₂, Ta₂O₅及其混合物)。具有高导电性、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尤其对析氯、析氧)、极好的耐腐蚀性和长寿命。是氯碱工业、电镀、水处理等领域的标准阳极材料。
- 铂及铂合金电极:包括纯铂电极、铂镀层电极(如铂钛网)等。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常用于贵金属电镀、实验室电解及特殊电化学过程。
- 铅及铅合金阳极:如铅银(Pb-Ag)合金、铅锑(Pb-Sb)合金、铅钙(Pb-Ca)合金等。成本较低,主要用于铜/锌电积、镀铬等硫酸盐体系。表面会形成导电的PbO₂保护层。缺点是较重、析氧过电位较高、铅可能污染环境。
- 硼掺杂金刚石电极(BDD):具有极宽的电势窗口、极低的背景电流、极高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强氧化能力(能产生羟基自由基)。是高效电化学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理想阳极材料。
- 石墨阳极:导电性好,成本低,曾用于氯碱工业等。但机械强度较低、易损耗、易污染电解液,在多数高性能应用中被DSA等取代。
不溶性阳极是电化学工程中的关键组件,其核心特征是在电解过程中自身不溶解,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如析氧、析氯)。它凭借优异的稳定性、长寿命和对电解液成分的稳定控制,广泛应用于氯碱工业、电镀、水电解制氢、水处理、金属电积和有机电合成等领域。钛基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DSA)是其最成功的代表。选择合适的不溶性阳极材料需综合考虑反应体系、成本、效率、寿命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参考资料:
- 《电化学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 阐述电极过程基本原理及工业应用。
- 美国电化学学会 (ECS) 技术白皮书 -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Industrial Electrolysis》 - 介绍不溶性阳极材料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 中国化工学会科普平台 - 《电镀技术中的电极选择》 - 讲解电镀中不溶性阳极的作用与类型。
- 《现代氯碱技术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 - 详述氯碱工业中DSA阳极的应用与技术。
网络扩展资料
“insoluble anode”是电化学领域的专业术语,由两部分组成:
1. insoluble(不溶的)
指物质在特定溶剂(如水)中难以溶解的性质。在化学语境中,它强调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固态,不会因电解作用而分解或溶解。
2. anode(阳极)
指电解池中的正极,负责吸引阴离子并发生氧化反应。普通阳极(如金属铜)在电解时会逐渐溶解,但insoluble anode采用特殊材料(如钛、铂或石墨),在电解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溶解。
综合定义
不溶性阳极是一种在电解过程中保持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的电极,常用于电镀、金属精炼等工业场景。例如,在铜的电积工艺中,使用钛基不溶性阳极可避免阳极泥污染电解液,同时提高电流效率。
应用特点
- 优势:延长电极寿命,减少杂质引入
- 常见材料:钛涂覆贵金属氧化物、铅合金等
- 对比:与“可溶性阳极”(如锌板)相反,后者会通过溶解补充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