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冶] 不熔性(熔点高于1500摄氏度);难溶性
However their infusibility and lack of functional groups have strongly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CNTs in many fields.
但由于其在很多溶剂中分散性不好且表面缺少官能团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
Infusibility(难熔性)指物质在高温下难以熔化或溶解的物理特性,这一概念在材料科学和冶金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术语源自拉丁语"infusus"(意为"无法熔化"),通常用于描述金属合金、陶瓷材料或特殊化合物在极端温度环境中保持固态的能力。
根据剑桥大学材料系公开课资料,infusibility的具体表现包括:物质在达到理论熔点后仍维持固态晶格结构、对热传导产生非线性响应等特征。工业领域中,钨合金(熔点为3422°C)因其显著的infusibility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器耐热部件制造。
在化学工程领域,《工业材料手册》将infusibility量化为材料保持固态的温度阈值,该指标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精确测定,计算公式为: $$ Delta T = T_m - T_a $$ 其中$T_m$代表材料理论熔点,$T_a$为实际相变温度。具有高infusibility值的材料往往具备更优的热稳定性,这在核反应堆内衬材料选择中具有关键作用。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C-892将infusibility列为耐火材料分级的重要参数,要求优质耐火砖在1760°C环境下持续24小时保持形态完整。这种特性使得高炉内衬寿命可延长至传统材料的3-5倍。
infusibility 是一个化学或材料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为“不溶性”或“难溶性”,具体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或特定溶剂中)难以溶解或熔化的特性。
词源与构成
由前缀 in-(表示否定)和词根 fusible(可熔化的)组合而成,字面意义为“不可熔化性”。其形容词形式为 infusible(不溶解的)。
应用场景
发音与词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