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白炽
n.|candescence;白炽
incandescence(白炽)指物体因受热达到高温而发光的物理现象,其本质是热辐射产生可见光的过程。当物质的温度升高至约800开尔文(K)以上时,原子或分子热运动加剧,释放出电磁波,其中部分波长落入可见光谱范围(380-750纳米),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光。例如白炽灯灯丝通电后温度可达2500K,发出暖黄色光芒。
热辐射本质
白炽发光仅依赖温度,无需外部激发源。其光谱连续且覆盖广泛波长,峰值波长随温度升高向短波方向移动(维恩位移定律)。例如熔融铁水(约1800K)呈橙红色,而太阳表面(约5800K)呈白色。
区别于冷发光现象
与荧光、磷光等"冷发光"不同,白炽不涉及电子能级跃迁的量子过程。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明确将白炽定义为"由热能引起的辐射" 。
$$ B_lambda(T) = frac{2hc}{lambda} frac{1}{e^{hc/(lambda k_B T)} - 1} $$
其中$T$为绝对温度,$lambda$为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k_B$为玻尔兹曼常数。该模型是高温测量和天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
源自拉丁语 incandescere("变白热"),19世纪随热力学发展成为科学术语。1880年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白炽灯即利用此原理,后逐步被节能光源替代 。
权威来源:
根据搜索结果和英语词汇知识,"incandesence"的正确拼写应为incandescence(常见拼写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物体因高温而发光的物理现象,即白炽状态。例如白炽灯通过电流加热钨丝至约2700°C时发出的可见光。
词源解析
源自拉丁语"incandescere",由"in-"(进入状态)和"candescere"(变白/发光)组成,字面意为"变得白热化"。
发音特点
应用场景
多用于物理学和工程领域,描述高温发光现象。如:"The metal reached a state of incandescence under intense heat."(金属在高温下达到白炽状态)
常见混淆词
注:当前主流词典(如牛津、韦氏)均以"incandescence"为标准拼写,建议使用时注意拼写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