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肠伤寒
ileotyphus是由"ileo-"(回肠)与"typhus"(伤寒)组合而成的医学术语,指发生在回肠部位的伤寒样感染性疾病。该词源于20世纪初期医学文献对肠道感染的分类描述,特指以回肠溃疡、高热及玫瑰疹为特征的肠道病变。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该术语可能指向两类情况:(1) 伤寒杆菌感染引发的回肠特异性病变,即肠伤寒的局部表现;(2) 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类似伤寒的回肠感染症状。现代医学体系中,此类病症已纳入更精确的疾病分类,如"肠伤寒"或"回肠炎",建议通过粪便培养、血清学检测等现代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需注意,ileotyphus作为历史性医学术语,在当代临床实践中已较少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未见该词条收录,相关症状应参照"伤寒与副伤寒"(1A40-1A41)或"细菌性肠炎"(1A60-1A6Z)等标准分类进行诊疗。
ileotyphus 是一个医学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ileotyphus 指“肠伤寒”或“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玫瑰疹等。
词源解析
该词由两部分构成:
术语区分
注意:实际使用中需结合上下文,避免与“斑疹伤寒”混淆。在专业文献中,更常用“typhoid fever”指代伤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