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鱼螈亚目
"Ichthyodea"是动物分类学中一个历史性术语,指代现已归入鱼龙目(Ichthyosauria)的海洋爬行动物类群。该词源自希腊语"ichthys"(鱼)和"eidos"(形态),意为"类似鱼的生物"。
在19世纪的分类体系中,德国古生物学家约翰内斯·彼得·米勒首次使用"Ichthyodea"来描述这类兼具鱼类流线型身体和爬行动物呼吸特征的生物。现代系统分类学已将该类群整合至鱼龙目,隶属于双孔亚纲,现存最接近的陆生近亲为蜥蜴和蛇类(依据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
典型特征包括:
该类群生存于三叠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约2.5亿至9000万年前),其灭绝事件与海洋含氧量变化直接相关(《古生物学》期刊2018年同位素研究)。现存研究标本主要保存在德国索伦霍芬化石博物馆和加拿大皇家泰勒古生物博物馆。
Ichthyodea是生物学分类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该词为拉丁语学名,中文对应"鱼螈亚目",指两栖纲无足目(Gymnophiona)下的一个亚目级分类单元。这类生物具有类似蛇的细长体型,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2. 词源解析 由希腊语词根构成:
3. 生物特征 虽然具体物种信息未在搜索结果中详述,但根据分类层级推断: • 属于原始两栖动物 • 四肢退化,体表有环状褶皱 • 多数为穴居或半水生生物
4. 使用场景 该术语主要用于:
建议通过《两栖动物志》或IUCN物种名录获取更详细的形态描述与分布信息。当前搜索结果中,的权威性较高,可作为主要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