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次化学计量
在化学领域中,hypostoichiometry(亚化学计量性)指化合物中某一组成元素的实际含量低于理论化学计量比的现象。该术语由希腊语前缀"hypo-"(意为“低于”)与"stoichiometry"(化学计量学)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非整比化合物或晶体缺陷结构。
这种现象常见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合金体系。例如二氧化钛(TiO₂)在高温还原条件下会形成Tiⁿ⁺(n<4)的亚化学计量态TiO₂₋ₓ,其中氧空位导致晶格中氧原子数量减少。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此类偏离理想化学配比的情况归类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其形成机制涉及热力学平衡或动力学控制过程。
在核燃料技术领域,铀氧化物UO₂₊ₓ的亚化学计量态会影响材料的热导率和辐照稳定性,相关研究可见《无机材料化学》第三章对缺陷工程的论述。这种特性还被应用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设计,通过控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亚化学计量比来优化催化性能。
hypostoichiometry 是一个化学领域的术语,表示某种元素或成分在化合物中的实际原子比例低于理论化学计量值(即理想配比)。这一概念常用于描述非整比化合物(non-stoichiometric compounds)中的成分偏差现象。
词源构成:
应用场景:
对比概念:
若某合金的化学式理论为 AB₂,但实际结构中 B 原子比例不足(如 AB₁.₉),则称该合金呈现 hypostoichiometry 特性。这类偏差可能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催化性能等物理化学性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