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渗透
hyposmosis 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医学术语,其核心含义指体液渗透压低于正常生理水平的状态。该词由前缀“hypo-”(意为“低于”)与“osmosis”(渗透作用)组合而成,字面理解为“低渗透状态”。在临床医学中,更常用的规范术语是hypoosmolarity 或hypotonicity。
生理学基础
人体体液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如钠离子)和溶质浓度维持。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为280–295 mOsm/kg。当体液溶质浓度异常降低时(如水中毒、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渗透压随之下降,即出现低渗状态(hyposmosis)。
病理表现与风险
低渗状态可导致细胞水肿。脑细胞因颅骨限制更易受损,引发头痛、意识模糊、抽搐甚至脑疝。例如,急性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是hyposmosis的典型临床体现,需紧急纠正以避免神经损伤。
诊断与治疗
通过检测血清电解质、渗透压及尿渗透压确诊。治疗需根据病因调整:限水、补充高渗盐水(如3% NaCl)或使用利尿剂。需注意过快纠正可能诱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默克诊疗手册》(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详细阐述低钠血症的病理机制与分层管理策略,涵盖渗透压失衡的临床干预原则。
《生理学》(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系统解释体液渗透压调节机制,阐明低渗状态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第25章“体液渗透压与肾脏调节”)。
链接:sciencedirect.com/book/9781455770052/guyton-and-hall-textbook-of-medical-physiology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 Central)
收录多篇低渗病理研究的同行评审论文,如《低钠血症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3)。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hyposmosis 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低渗透”现象。其含义可拆解为:
词根解析
实际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体液或溶液的渗透压显著低于生理标准的情况,例如在医学检测中可能提示电解质失衡或肾功能异常。
同义词提示
相近概念包括 hypotonicity(低渗性)或 hypoosmolality(低渗透压),但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
由于该术语专业性较强,建议在医学文献或临床报告中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其具体指代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