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oferrite是什么意思,hypoferrit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亚铁素体
专业解析
在材料科学领域,hypoferrite(亚铁素体)指钢在平衡冷却条件下,珠光体转变之前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它特指在亚共析钢(碳含量低于0.77 wt%)中,当奥氏体冷却至A3线以下、共析温度(A1线)以上时,优先从奥氏体晶界处析出的富铁体心立方(BCC)相。
其核心特征与意义包括:
- 形成条件与位置:仅在亚共析钢中形成,通常沿原始奥氏体晶界形核并生长,也可能在晶内特定界面析出,形成网状或块状分布。
- 成分与结构:几乎为纯铁(碳含量极低),具有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在金相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白色多边形或等轴状形态。
- 与珠光体的关系:随着温度降低至共析温度(~727°C),剩余奥氏体的碳含量逐渐升高至共析成分(0.77 wt%),最终转变为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因此,亚铁素体总是与珠光体组织共存。
- 对性能的影响:作为钢中的软相,亚铁素体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显著影响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增加亚铁素体比例通常降低强度和硬度,但可能提高韧性。
权威参考来源:
- ASM International (美国材料信息协会):作为全球领先的材料工程专业组织,其出版物《ASM Handbook》(特别是第1卷《Properties and Selection: Irons, Steels, and High-Performance Alloys》和第9卷《Metallography and Microstructures》)对铁素体、珠光体等显微组织的定义、形成机制和特征有权威描述。您可通过其官网或图书馆访问该手册:https://www.asminternational.org。
- George Krauss 的著作《Steels: Processing,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这本经典教材详细阐述了钢的组织转变原理,包括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即亚铁素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William F. Smith & Javad Hashemi 的著作《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作为广泛使用的教材,该书清晰解释了铁碳相图及钢的显微组织演变,涵盖了亚铁素体的相关内容。
网络扩展资料
“hypoferrite”一词的构成和可能的含义如下:
-
词源分析:
- 前缀"hypo-"源于希腊语,意为"低于、不足"
- 词根"ferrite"指铁素体(铁的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合金),常见于冶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
-
推测含义:
结合词根可理解为:
- 铁含量低于常规标准的铁素体合金
- 某种特殊处理的低铁金属材料
- 可能指代特定工业流程中的中间产物
-
使用建议:
该词未收录于主流词典,建议:
- 核查拼写准确性(或是否为hypoferrite)
- 提供具体上下文(如出现领域/文献)
- 确认是否为专业领域术语
注:类似结构的"hyporite"在极低权威来源中被标注为"伪君子"释义,但该结果发布于2011年且缺乏佐证,不建议采信。如需专业术语解释,推荐查阅《牛津材料科学词典》或ASM冶金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